驾车人突然被拽到后排
2013年12月24日8时许,吉林白山市民张某开车送女儿上幼儿园。路上,他在电话里和妻子商量怎么度过一个浪漫的平安夜。把女儿送进幼儿园后,张某准备开车回家。突然,车窗外闪出3名蒙面男子的身影。不好!张某感觉不妙,但已经来不及了。3名蒙面男子迅速钻进小汽车,一把将张某从驾驶员位置拽到后排。
一把锃亮的尖刀横在张某的脖子上:“别动!别喊!”胶带封嘴、封眼、缠手……几分钟后,蒙面人开着张某的小汽车扬长而去。张某瞬时明白:自己被绑架了。很快,张某被转移到另外一辆小汽车里。蒙面人搜走了张某随身携带的现金和银行卡,并逼迫他说出银行卡密码。
想到妻子和女儿,张某顺从地说出了密码。绑匪驾车继续前行,车身颠簸,车子不像是行驶在普通公路上。透过封眼胶带的缝隙,张某模模糊糊地看见自己乘坐的小汽车车标,红旗?
绑匪不断停车,不断取钱。“大哥,取出了2万元。”“大哥,又取出了2万元。” 绑匪的语言交流非常简短。
话说另一端,张某的突然失踪给家人带来了慌乱。电话关机、不见车影、不见人影。12月25日7时许,张某的爱人刘某突然接到张某打来的电话:“准备60万元,千万不要跟任何人说。”不等刘某询问原因,电话就被挂断了。
张某十有八九被绑架了。立即报警!
白山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一组组侦查员按序开展走访、调查、布控工作。12月25日夜,正当专案组全力侦破案件时,让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张某驾车回来了!
稍作休息后,张某讲起了自己的脱险经历,第一句话就说:“我听见他们说,已经弄了4万多元,差不多就行了。如果报警了,事情就大了。所以,他们决定把我放了,还告诉我汽车放在哪儿。”
受害者张某跟别人既无债务纠纷又无感情纠葛,这起绑架案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
两名受害人平安获释
绑架、抢钱、放人……这些关键词汇聚起来,让人浮想联翩。办案民警了解到,2013年10月14日,白山市公安局红旗分局辖区内也曾发生过一起类似绑架抢劫案,60多岁的被害人王某损失了8.1万元后被放回。那个案子至今仍然没有进展。
两起案件是否具有串并案侦查的条件?
据张某回忆:3名绑匪中,有一个人从不说话。所有交流,都是另外两个绑匪在商量。但是,能感觉到不说话的绑匪肯定不是哑巴。哑巴会“啊啊”表达,但这个绑匪根本就是一言不发。
能说话却不开口,是什么原因?难道担心被害人发现?进一步准确分析,专案组认为不说话的犯罪嫌疑人很有可能是被害人的熟人。不说话,是害怕暴露身份。
针对被害人提供的作案车辆有类似红旗车标这一线索,专案组对全市的该品牌小汽车以及与红旗车标相似的小汽车展开了全面排查。同时,办案民警开始对张某、王某两名被害人所有熟悉人员进行梳理,同时调阅案发区域视频监控录像,并围绕犯罪嫌疑人取款的多处银行开展调查工作。监控录像显示:犯罪嫌疑人取款时戴口罩、手套,显然是在刻意躲避公安机关侦查。
反复观看比对十几个小时的视频监控资料后,侦查员戴振强发现了一辆可疑的红旗小汽车。12月24日早上,这辆车出现在案发现场附近。案发前,有3名男子在车内出现。1个多小时后,仅有一名男子返回并驾车离开。
12月31日,专案组最终确认这辆未悬挂车牌的红旗小汽车,就是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工具。这辆小汽车是谁的?车里的犯罪嫌疑人又是谁?
绑匪专挑有钱熟人下手
2014年元旦期间,办案民警排查了全市型号相近的150余辆小汽车,并与全部车主逐一见面,登记车主信息。
侦查员在视频截图上发现,嫌疑车辆左侧尾灯上方有汉字,右侧尾灯上方有字母。由此,车辆的排查范围立刻缩小,55辆特殊型号的小汽车成为排查重点。
一辆可疑的小汽车进入了专案组视野,车主名叫韩某。进一步调查显示:该可疑车曾停放在白山市某居民区附近,同时专案组发现了王某被绑架案件的疑似作案工具——微型面包车。这辆微型面包车的车主,叫陈某。
红旗小汽车、面包车、韩某、陈某……这些线索集结在一起,印证了专案组的判断推测。
1月16日,专案组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陶某等3人,缴获红旗小汽车、微型面包车各一辆。
据犯罪嫌疑人陶某交代,觉得熟人王某经济宽裕,便找到韩某和陈某合伙绑架王某。案发前,陶某还找王某单独吃过饭,两个人又吃又喝,称兄道弟。2013年10月14日,陶某、陈某、韩某合谋绑架了王某。考虑到是熟人,加上已经得手8万多元,他们将王某放了回去。
得到实惠后,他们以韩某的名义买了一辆红旗小汽车,预备再次作案。这一次,他们将黑手伸向了韩某的熟人张某。为了避免张某通过声音辨别出自己的身份,作案过程中,韩某在张某面前一言不发,只有陶某和陈某相互间偶尔交流几句。
获知是熟人做的案,受害人王某气得直哆嗦:“认识这么多年,我没少帮他,吃喝就更不用说了。到头来还这么害我?这不就是典型的‘白眼狼’嘛!”(记者 李吉胜 通讯员 张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