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通讯员 赵柏恋茹
【档案】
欧阳焕森,1958年出生,广东人。1977年参军,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个人三等功,1990年再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994年转业到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中央门派出所从事刑警工作,2003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04年调任鼓楼派出所社区民警,2008年至今任巡防民警、驻守治安岗亭。
【亮点】
●他创下了3小时抓捕1名抢劫强奸焚尸案犯罪嫌疑人的纪录
●小小的岗亭被他拾掇得一尘不染,井然有序
●经常往来岗亭附近的群众口口相传,大家都知道遇到什么困难就去岗亭,那里有个“百宝箱”
华灯初上,石城金陵。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奔向家中那盏温馨的橘灯而行色匆匆。也许不会有人注意到遍布江苏南京主城区的120座治安岗亭已悄然亮起了警灯。这些2至8平方米不等的岗亭,指引百姓通向平安的方向。在南京市地标建筑鼓楼广场的西北角,欧阳焕森,这位56岁的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鼓楼派出所老民警守护着一座不足5平方米的治安岗亭已整整6个年头。
黝黑的皮肤,有神的小眼睛,一口已经逐渐淡去但仍有痕迹的 “广东腔”——这些标签让20年前跟随妻子来南京生活的欧阳仍保留着典型的南粤风格。长期昼夜颠倒、生物钟紊乱的生活让他的脸色略显憔悴,但他总是挂着暖心的笑容,带给每一个来岗亭求助的人莫名的踏实感。
从军17载,欧阳的左侧头皮上、肩膀上、右小腿等处留下了6颗子弹击穿或擦过的疤痕,至今仍有一块细小的弹片留在他的脊椎里;从警20年,他创下了3小时抓捕1名抢劫强奸焚尸案犯罪嫌疑人的纪录。尽管如今已经从 “台前”走到“幕后”,但他仍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内心的那份信念。
岗亭也是窗口
岗亭是铁皮做的,一到冬天寒气直往上蹿,铺层地毯好多了,可是时间长了洗不干净了,他就买了塑胶地板,美观与实用兼顾
欧阳的岗亭位于鼓楼公园和交通要道北京西路交接口,隶属于鼓楼分局鼓楼派出所。2008年,因长年腰疼频发而从社区民警转为巡逻民警的欧阳正式在岗亭里安营扎寨了。欧阳和另一名民警以及4名保安共同负责每天19时至次日凌晨2时的街面巡逻盘查及救助、服务群众的工作。
第一次在岗亭看见欧阳时,他正拿着一瓶“威猛先生”,“今天是我的清洁日,这窗户上有玻璃胶,不容易擦,我特地去买了这玻璃清洁剂,你看现在是不是窗明几净了。”“欧阳的岗亭”这5个字是走进岗亭之后最确切的感受,因为是欧阳让这尺寸之地有了家的味道。
地上铺的塑胶地板干净得可以清楚地看见每一条纹路,也仿佛能看见欧阳根据岗亭的尺寸一点点裁剪下来亲手铺上去的画面。掀开地板,是一层有些年头的老式地毯,“岗亭是铁皮做的,一到冬天寒气直往上蹿,铺层地毯好多了,可是时间长了洗不干净了,我就买了塑胶地板,美观与实用兼顾。”欧阳说。
台面上铺着与地板同色系的台布,水瓶、茶壶整齐地摆放着,桌面上没有一点杂物,就连抹布都洗得干干净净挂在墙上。小小的岗亭被他拾掇得一尘不染、井然有序。
“岗亭虽小,可也是一个窗口啊。岗亭对面就是鼓楼公园,常有外地游客在这里等大巴,我就会把凳子搬出来,给他们添点水。他们也会到我的岗亭看看,听到游客夸我的岗亭好时,我就特别骄傲。”欧阳说这番话时不像在谈论一座岗亭,倒像是在说自家的孩子。
“亭长”有个“百宝箱”
1元硬币和5元、10元的零钱,10多把雨伞和一堆一次性雨衣,一把有些老旧的打气筒……欧阳的岗亭里“应有尽有”
自2011年3月16日,南京市公安局将全市120座治安岗亭正式转型为街面巡逻盘查点,并规范了巡逻盘查勤务。欧阳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过往可疑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盘查、登记、比对。
这是一个弹性很大的工作,干多干少并不能立竿见影。可是欧阳的工作从没有一丝马虎,他总说,既然干了,就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5年间,欧阳上报的数据从没有出过错。仅2012年他就将13辆被盗车辆返还到了失主手中。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欧阳也搞搞“副业”。岗亭对面的公交站台扒窃案件多发。“就在我眼皮底下偷东西,不是把我这老刑警的脸面踩在脚底下。”于是,尽管不属于巡逻民警的职责范围,但他每天盘查完了,都会带领保安到站台巡逻,起到威慑犯罪的作用。
在很多老百姓眼里,岗亭像个摆设。可是欧阳却把岗亭变成了一个有求必应的“百宝箱”。
抽屉里有个老旧的茶叶盒,沉甸甸的,打开一看,满满的都是1元硬币和5元、10元的零钱。“坐公交车到桥北的大多是外地人,没有公交卡,总有群众来岗亭问能否换零钱,次数多了,我就寻思着准备点吧。”于是每天上班前欧阳都要先到家门口的书报亭换50块零钱,他开玩笑地说,“生意好”的时候50块都不止,当然也有“赔本”的时候,人家拿100块来我找不开,干脆就给他2块钱,救急嘛。
柜子里有10多把雨伞,折叠的、长柄的,有的很明显还有维修过的痕迹,雨伞边还有一堆一次性雨衣。“南京的雨总是说下就下,常有群众到我的岗亭屋檐下躲雨,次数多了,我就寻思着准备点吧。”于是欧阳便从亲戚朋友那里搜罗多余的雨伞储备在岗亭里,无偿借给需要的群众。
岗亭墙角放着一把有些老旧的打气筒,踏板处还用铁丝做了加固。“有时候会有群众因为轮胎没气了,修车铺又关门了而到岗亭碰碰运气,看到他们失望而归时心里挺难受的,就寻思着备一个吧,举手之劳的事又能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多好。”欧阳还打算再备个工具箱,放把老虎钳子、扳手啥的,类似链条断了这样简单的修理工作他就可以帮群众搞定了。
就这样,随着群众新的求助状况不断出现,欧阳也在不停“寻思”,岗亭的“成员”一个个加入,经常往来岗亭附近的群众口口相传,大家都知道遇到什么困难就去岗亭,那里的民警有个“百宝箱”。
“大家都叫我‘亭长’,如果群众来求助时,我帮不上忙那还能叫‘亭长’吗?”欧阳这样定义他的“官阶”。
好人欧阳
“你是个好人!”同样的评价,他从一个小伙子和小姑娘口中都听到过
一个冬夜,一个醉醺醺的男子从鼓楼广场一路踉踉跄跄走来,走到岗亭门口时,一头扎在马路牙子上,如烂泥一般瘫在地上。正在岗亭外巡逻的欧阳注意到动静,赶紧上前将他扶起。无奈之下,欧阳只有和保安先把他抬进岗亭。从小伙子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欧阳没有找到任何相关身份信息,他联系指挥中心,试图在报警信息中联系上他的家人。正当欧阳为联系不上他的家人而一筹莫展时,小伙子突然吐起来,顿时岗亭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一晚上,他醒了吐,吐完闹,闹完睡,欧阳就这么伺候了他四五个小时。终于,一名保安在岗亭旁的树根下找到了小伙子的手机,欧阳这才与他的家人取得了联系。
第二天,小伙子酒醒了,从家人口中得知是一名岗亭民警任劳任怨照顾了自己一夜,感激和愧疚之下,他和家人带着水果来向欧阳致谢,欧阳笑着摆摆手谢绝了。小伙子紧紧握着欧阳的手,一直重复同一句话:“你是个好人!”
同样的评价,欧阳还从一个小姑娘口中听到过。
大概是两年前的深秋,刚刚下了晚自习的小文骑车经过岗亭时,只听“啪”一声,自行车后轮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瘪下去了。“肇事者”是一个碎玻璃碴。手足无措的小姑娘害怕家人责骂,急得快哭了。
听到声响,欧阳走到小姑娘身边。看着眼前和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孩子,欧阳几乎没多想就给她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孩子别急,叔叔这有辆车,你先骑回家,你的车放在我这,明天我帮你补好胎,放学了你再来拿。”小文感激地看着欧阳,扭捏着又有些不好意思。“没事,放心拿去骑吧,叔叔相信你。”“警察叔叔,你真是个好人!”小文喜出望外。看着小姑娘骑车远去的背影,欧阳觉得很满足,尽管没有了自行车又舍不得打车的他那天走了40分钟夜路才到家。
【采访手记】
平安建设的螺丝钉
在与欧阳焕森的交谈中,笔者一直在试图寻找一条主线,串起他那些平凡而温暖的岗亭警事,可似乎任何提炼和总结都是赘言,感动以一种悄无声息却无可抗拒的方式席卷而来。
欧阳焕森是平安建设中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在街面这个最基层区域、最平凡岗位,他用一点一滴的真诚服务让有需要的老百姓在第一时间获得保护和帮助;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努力关注求助群众每一个无助的神情而想办法解决;他不会说大道理,只是用一个老警察的倔强和执著让你看到那闪光的信仰与忠诚。
几把雨伞、一罐零钱……小小举措,温暖的是几个普通百姓的心,加固的却是平安建设的大厦。
【他说】
“大家都叫我‘亭长’,如果群众来求助时,我帮不上忙那还能叫‘亭长’吗?”“有时候会有群众因为轮胎没气了,修车铺又关门了而到岗亭碰碰运气,看到他们失望而归时心里挺难受的,就寻思着备一个吧,举手之劳的事又能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多好。”
【大家说】
“欧阳‘亭长’是真正从咱们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刻他都在,做到这一步其实并不容易,他是‘走心’的警察。”
——辖区群众
“欧阳一辈子都是这样的人,能不给别人添麻烦的都自己解决。每次领导说没人替班他休假休一半回去是常有的事,作为家人,慢慢也能理解,他有自己内心坚持的东西,不容动摇。”
——家人
“现在像欧阳这样的老同志真的不多了,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正能量’,那些已经渐渐逝去在时代洪流中的可贵品质。”
——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