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植志毅,女,汉族,1983年8月生,广东怀集人,中共党员。2005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公安局沙田派出所、步头派出所民警,八步分局禁毒大队民警、副大队长,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政委,自治区公安厅禁毒总队支队长。
主要荣誉:
植志毅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广西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全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2013年5月,植志毅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采访植志毅时,她刚从边境地区回来。一身便装,1.60米的个子,圆圆的脸,说话时喜欢笑——这让人难以将她与一名迎着歹徒的尖刀勇敢上前的缉毒民警联系在一起。
2012年3月29日晚,植志毅到贺州市八步区的一个亲戚家串门。22时许,从亲戚家出来的她突然听到呼救声。她立即快步跑下楼,发现一名男子把一名女子逼到墙边,恶狠狠地命令女子把身上的钱物交出来。
植志毅毫不犹豫冲过去,抓住歹徒的右臂猛地往后一扳。歹徒的身体180度转弯后,植志毅发现对方手中握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尖刀。搏斗中,植志毅的腹部被刺伤,歹徒脱身逃跑。她追出了50多米后,因失血过多而昏倒。医院检查发现,她的胃和肝脏都被刺穿。三天后,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植志毅勇斗持刀歹徒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广大网民送给她一个称谓——“无畏姐”。
抓捕歹徒,冲在最前面的她不担心自己
植志毅无畏无惧地扑向歹徒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警以来,她先后4次因公负伤。工作性质决定了她必须经常跟各类不法分子打交道,职业习惯使她从不惧怕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危险。
2009年12月6日晚,步头派出所接到市局110指挥中心指令,称有3名歹徒在广州劫持了一辆出租车,即将路过步头派出所辖区路段。正在值班的植志毅接到出警指令后,在所领导带领下,迅速赶到附近的收费站设卡拦截。当嫌疑车辆靠近收费站停下来后,植志毅第一个冲了上去,将还来不及反应的3名劫匪控制住。
2010年2月至9月,植志毅被抽调到八步分局打击城区“两抢”专业队工作,面对的都是持枪持刀作案的犯罪嫌疑人。2010年4月9日晚,植志毅和队友追捕两名“两抢”犯罪嫌疑人。眼看就要追上时,嫌疑人突然向她喷辣椒水,她的双眼被辣得几乎睁不开。她半眯着眼,凭着模糊的视线紧追不舍,把嫌疑人逼进一栋房子的二楼阳台,并最终将其抓获。
采访中,记者问植志毅:“在与歹徒搏斗时,你经常冲在最前面,难道不担心会受到伤害吗?”她说:“在抓捕歹徒的过程中,我不担心自己,因为我是有所防备的,我最担心的是歹徒伤及无辜群众。”
有勇有谋,参与侦破毒品案件66起
植志毅既有勇又有谋,关键时候能从容应对复杂场面。
2011年11月的一天晚上,八步分局组织民警到一娱乐场所开展查毒工作。按照既定方案,植志毅带领5名协警第一批从后门进入该场所。没想到,第一批警力进去后,不知情的保安把后门锁了起来,致使第二批民警未能及时进入该场所。
植志毅带人进入一个大包厢检查时,发现里面有40多人,又是烟又是酒,所有人都处于亢奋状态。其中一个人指着植志毅大声质问:“你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来这里玩、唱歌、喝酒,有罪吗?”见有人带头,其他人也跟着起哄。
由于后面的民警还没跟上,场面极其混乱。植志毅极为镇定,亮出证件和佩枪,顿了一顿,厉声喝道:“证件就代表我的身份。我们是执行公务,你们必须配合!”这些人立即被植志毅的声势震住了。很快,后面的民警赶到了。经检验,包厢里有27人吸食毒品。
据统计,2010年以来,植志毅参与侦破毒品案件66起,其中重特大案件13起,抓获贩毒嫌疑人67名,强制隔离戒毒374人 (次),缴获毒品海洛因1486.3克、氯胺酮237.6克。
温情心愿,帮助捅伤她的年轻人重新做人
植志毅不仅是有勇有谋的警察,更是一个极富人情味的温情女性。
从警以来,植志毅抓捕上百人,帮助50多人。每抓获一名吸毒人员,她都把他们当做受害者和患者,了解基本情况,帮助解决那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戒毒。久而久之,贺州市八步区的许多吸毒人员都知道禁毒大队有一位待人热情的“植姐”。很多曾被她处理过的吸毒人员从监狱或戒毒所出来后,都主动打电话给她。吸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遇到烦心事或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找她。
2012年3月31日,植志毅受重伤住院后,八步分局禁毒大队来了6名熟悉而特殊的客人。他们买来水果,从乡下家里拿来土鸡,看望植志毅。他们都是被植志毅处理并教育过的吸毒人员,他们说,“是植志毅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6个人中,八步区莲塘镇的小陈从1996年开始吸食毒品。植志毅在一次扫毒行动中抓到他,当时他正处于艾滋病的病发期,发低烧,皮肤溃烂,毒瘾发作,身上没有一分钱。植志毅当即掏出100元钱给他,带他去拿药。经过治疗,小陈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在植志毅的帮助下,小陈坚持服用戒毒药品,已不再吸食毒品。
采访结束时,植志毅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心愿:她很想找机会去见一见那名捅伤她的年轻人,“真切了解他的精神世界,帮助他重新做人”。(记者 莫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