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云南:强化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制度建设固基础提素质留人才
马年上班第一天,云南省检察院将工作聚焦在队伍建设上。该院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了2014年检察队伍建设工作,并讨论通过省院机关2014年业务培训计划报告。
“我们一直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为目标,思想、培训、管理‘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突出高层次人才培养。”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王田海说。
思想先行,执法理念大提升
“要向杨善洲、杨竹芳等先进典型看齐,在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履好职、尽好责。”2013年底的一天,王田海结合自身成长的经历、体会,深入浅出地给云南省检察院全体干警上了一堂党课,并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了语重心长的集体谈话,提出了殷切希望。
检察长给党员干部上党课,进行集体谈话,这是云南省检察院近年来一直坚持的“传统”。该省检察机关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先进执法理念武装检察人员的头脑,结合实际、开动脑筋,让每一次活动都做到有内容、有特色、有实效。
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云南省检察院邀请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陈瑞华教授作题为“刑诉法的修改与检察工作发展”的专题辅导。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云南8000多名检察干警在同一时间聆听到了最新的法律知识。
据了解,去年以来,云南省检察院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党组扩大会研讨等多种方式加强思想教育,扎实推进队伍建设。“全国模范检察官”杨竹芳、“最美检察官”江德华等先进典型的涌现和引领,进一步提升了云南检察队伍的凝聚力。
培训紧跟,队伍素质大提高
地处西南边陲,经济不发达,文化水平偏低,检察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和发达地区存在差距。这是云南检察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强基础,提素质,是云南省检察院党组一直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大规模的教育培训中,云南省检察院着力下好“四步棋”: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坐下来。2010年至2013年,该省检察机关组织三级院干警“走出去”,到北京、上海、厦门、重庆等地学习先进理念,培训9200多人次;“请进来”,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省外先进同行来滇授课,寻求智力支持;“走下去”,组织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资深检察官、业务骨干组成讲师团赴州市、县区院“送训上门”,面对面解难题;“坐下来”,充分利用视频培训,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48期,培训3.2万余人次。
付出就会有回报。在全国第五届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上,云南队的武广轶等3名选手分别获得了“十佳公诉人”、“优秀公诉人”、“最佳辩论奖”等五个奖项,取得了云南检察机关历史上最好成绩。一批知名的公诉人通过不断培养,成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相继走上了院领导的岗位。
制度保障,人才建设大发展
经过笔试、竞职演讲、民主投票、党组决定任命等环环考验,“80后”检察官郭姝脱颖而出,走上省检察院副处级领导岗位。这对于参加工作刚好10年的她来说,是肯定,更是激励。
知人善用,适时补充“新鲜血液”。近年来,云南省检察院提拔任命处级领导干部,全部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云南省检察院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大力推进检察队伍建设,在队伍建设各个方面都立“规矩”,做足“功夫”,形成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工作格局。
在领导班子建设上,该省检察机关强调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截至目前,该省各级院领导班子成员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4.7%,平均年龄为44.9岁,“领头羊”的素质和干劲大幅提升。
此外,在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层院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上,云南省检察机关通过实施“西部定向生”、“放宽学历性质要求”、“少边贫地区限招当地生源”等一系列新措施,为基层院招录139名少数民族“双语”生和257名高学历法律人才,为当地检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石。
(肖凤珍 何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