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讨论案件。
2月7日,北京今冬的第一场雪如期而至。上午9时,北京市东城区北花市大街9号,最高人民法院东区办公楼内,法官们却个个埋首案头工作,无暇顾及雪景。
“截至1月29日,涉农民工欠薪案件执行结案近3万件,执行到位标的额11万余元。”最高法执行局局长刘贵祥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涉民生案件专项行动将持续到今年6月,下半年还将开展涉金融案件执行专项行动。
据介绍,最高法将持续开展反规避执行、反消极执行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解决当前执行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执行,堵塞制度漏洞。与此同时,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执行信息公开无疑是今年工作重点。此前,18个省区市已经开展试点,力争今年年底前初步形成执行信息“点对点”查控联网机制。逐步实行执行信息公开,也就是执行每一个关键步骤都公开透明,当事人可以随时了解执行进展。
“全面公开将有效杜绝拖延执行、乱执行等问题,将有力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刘贵祥说。
一个红色的小本,16项规范制度,内容从执行局规范办案工作到印章使用管理。刘贵祥告诉记者,今天下午,执行局将组织全局集体学习,目的是要彻底改掉过去工作程序中一些不合时宜的习惯做法,在脑子里形成一根弦,制度规范要入脑、入心,更要落到实处。
上午11时,记者走入最高法刑二庭庭长裴显鼎的办公室,节后第一天上班,他的办公桌上已经堆了好几摞亟待处理的卷宗。随着中央反腐力度加大,今年,职务犯罪大要案指导任务将会更重。
“2013年是最辛苦的一年,薄熙来案、刘志军案、黄胜案等,都由最高法刑二庭指导审判。特别是薄熙来案,连续5天全程微博直播、公开庭审,处处体现庭审为中心,充分保护被告人辩护权,公开透明依法审判,获得了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广泛认可。”裴显鼎介绍说,刑二庭主要负责全国范围内危害国家安全、恐怖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案件、涉外犯罪案件、职务犯罪大要案审判指导、死刑复核。
“去年的湄公河惨案,案件发生在国外、被告人也是在国外,这个案件的指导和最后的死刑复核都在最高法刑二庭。”裴显鼎表示,涉外刑事案件处理,尤其是死刑案件处理,如何在严格执法的情况下准确把握国际社会影响十分关键。
侵害食品安全、假冒伪劣、集资诈骗、破坏环境等经济领域犯罪,也是刑二庭工作的一大块内容。2013年5月,最高法出台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司法解释,打响刑事司法保护百姓餐桌安全战役。“该司法解释从确定立项到公布,前后仅1个月时间,是刑二庭的法官们加班加点赶出来的。”裴显鼎透露,今年,刑二庭正在对涉小产权房犯罪问题进行调研,将适时出台司法解释,统一该类案件裁判标准。
“以公众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向社会传递法院工作,恐怕是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需要找准的着眼点。”新年第一天,最高法新闻局即召开典型案例宣传媒体策划会。在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开门见山抛出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4年1月2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裁判文书达128962份。“裁判文书上网这一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是最高法大力推进司法公开的有力举措,倒逼法官提升裁判质量、扩大社会监督司法途径、有力提升司法公信。怎样让裁判文书公开发挥其应有作用,也是司法公开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孙军工认为,2014年,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必将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着力点,司法公开任重而道远。(记者袁定波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