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 谭世贵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人民法院的队伍建设。从制度上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全面推进审判公开和执行公开工作。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进一步深化审判体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这既是今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以来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司法改革,我国司法人员的司法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司法机关的形象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不可否认,当前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特别是对司法审判与执行工作的意见还比较多,司法不公以及司法人员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甚至司法腐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进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负责司法审判工作和裁判执行工作。而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和裁判执行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公正裁判、定分止争的作用。人民法院通过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公正裁判,可以使各类纠纷和争议得到及时处理,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二是依法调解、化解矛盾的作用。人民法院通过依法调解各类民商事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可以及时化解矛盾和争议,促进社会和谐。三是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作用。人民法院通过审判刑事案件,可以有力地惩罚犯罪和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执行裁判、维护法律权威的作用。人民法院通过强制执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可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保障国家法律的有效实施。五是廉洁司法、文明司法的示范作用。人民法院通过廉洁司法和文明司法,可以树立典范,对行政执法和公民守法发挥示范、引导作用,进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要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上述特殊作用,就必须按照中央政法工作的要求,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特别是审判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和裁判执行工作。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人民法院的队伍建设。具体包括:(1)人民法院要坚守职业良知,坚持司法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之气;要教育引导广大干警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审判者、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坚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做到铁面无私、秉公办案。(2)国家权力机关要及时修订法官法,进一步健全法官惩戒制度,做到在审判、执行的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谁违反制度就要给予最严厉的惩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改善法官的工作条件,提高法官的生活待遇,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障他们能够安心工作。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使广大法院干警既做到不敢贪、不能贪,也不想贪,从而有效减少直至杜绝司法腐败的发生。
从制度上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我国宪法和法律均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长期以来,由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党政机关,因此人民法院要独立行使审判权,实际上难以做到。而要切实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就必须隔断地方和法院的联系即实现“去地方化”,使地方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不能和不敢再干涉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同时要建立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全面推进审判公开和执行公开工作。俗话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因此,要有效地预防司法腐败的发生,实现司法的公正与廉洁,就必须进一步实行审判公开和执行公开,将审判、执行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近年来,人民法院通过采用建立网站、新闻发布、庭审直播、判决书上网等方式倒逼司法公正,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政府信息的全面公开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例如法院司法信息公开的制度尚未列入议事日程。对此,全国法院系统应当有紧迫感,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同时,应当通过建立和实施司法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真正行使。
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重要体现就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维护。人民法院作为人民司法机关,要真正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就必须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例如,应当健全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探索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真正使普通群众打得起官司,使刑事被害人得到合理补偿;应当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防止、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无辜者不受刑事追究,并坚决杜绝司法人员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应当进一步完善包括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内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进一步深化审判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运行高效、制约有力的审判体制和执行体制,是人民法院有效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为此,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审判体制改革。具体包括:(1)改革审判和执行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并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审判管辖制度,以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2)建立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审判与执行人员管理制度,实行从优秀检察官、律师和法学教师中选任法官的制度,完善审判与执行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法官的整体素质;(3)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4)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5)加强和改善党对审判、执行工作的领导,特别是要明确党委政法委的职能定位,使其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审判、执行工作,不断提高司法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江苏法院: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云南:积极深化改革确保公平正义
·专家解读习近平讲话:维护公平正义把握政法生命线
·辽宁:从促进公平正义高度办好每一起案件
·重庆:“两院”报告彰显了公平正义
·河南法律援助 让老百姓沐浴公平正义的阳光
·河南法律援助 让老百姓沐浴公平正义的阳光
·江苏: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各地检察机关:牢牢守住公平正义生命线
·河南:法律援助让老百姓沐浴公平正义的阳光
·河南:让老百姓沐浴公平正义的阳光
·河南:法律援助让老百姓沐浴公平正义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