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农历腊月二十四,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是个除旧布新的日子。这一天,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34名法官,在全体干警和家属代表的见证下,参与了授职典礼,郑重宣誓。
这是浙江省高院第五次举行法官授职典礼。五年来,浙江共有209名法官面对国旗,作出庄严承诺。而且从2013年起,全省法院可以通过会议视频系统收看授职典礼直播实况。
典礼上,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为一位审委会专职委员、12位审判员授职,浙江省高院大法官齐奇为21位助理审判员授职,并合影留念。随后,法官及家属代表上台发言,讲述法治进步背后的故事。
100减1等于0
在面对国旗宣誓时,一个宣誓人把名字念得格外响亮,引来全场一阵笑声。这个人就是浙江省高院审判监督庭审判员潘柏强。
1995年7月,潘柏强大学毕业,来到省高院工作。去年,他所在的审判监督庭贯彻疑罪从无原则,对“安徽叔侄强奸案”、“萧山五青年抢劫杀人案”这两件重大冤错案件,依法予以了纠正。
潘柏强具体承办了萧山五青年抢劫杀人案。
2013年1月,新疆建设兵团高泉监狱白雪茫茫,潘柏强不远千里到这里提审,案件当事人说的话让他震撼——王建平对他说“等我出去后,要让案件原承办人员一个个消失掉”;而田伟冬也对他说“你们不给我一个交代,我一定会给社会一个交代”。
2013年3月26日,在张氏叔侄案再审的法庭上,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张高平说:“今天你们是法官、检察官,但你们的子孙不一定是法官、检察官,如果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你们的子孙很有可能和我一样被冤枉,徘徊在死刑的边缘。”
在潘柏强看来,这是王建平、田伟冬身怀冤屈、申诉无门所流露出来对社会、法律的失望,这是张高平对于冤错案件深入思考后给法官发出的警告——每一起冤假错案,损害的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失去的是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的信心。
“100减1等于0,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正裁判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即便是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潘柏强说。
2013年7月2日,宣布无罪判决后,潘柏强和浙江省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何鑑伟一起走向王建平等5人,对他们表达歉意。
回忆起这段办案经历,潘柏强激动地说:“身穿法袍接过任命书,不仅仅是一种荣誉和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在一次次法槌声中维护法律的尊严,把法治精神熔铸在每一次审判、每一份判决之中,牢牢构筑起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为推进共和国的法治进程作出不懈的努力。”
扮成信访人一起静坐
“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书时,面对国旗宣誓是每位新生的必修课,曾经的宣誓词,经常在立案庭法官李竺娉耳畔响起。
如今,李竺娉从浙江省高院齐奇院长手里接过任命书,以法官的身份再一次宣誓,昔日的兴奋与自豪化成了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李竺娉在心里不断自问:“我行吗?能担得起、对得住这份嘱托,做得到、守得住今天许下的承诺吗?”
李竺娉曾参与过这样一个信访案件,一个被汽车轧残双脚的男孩儿因对法院判决不满,拄着双拐开始了和父亲每天去法院门口静坐的生活。这一坐,就是六年。
李竺娉十分同情他们,为了帮男孩解决困难、重拾生活信念,主动去了解情况。但跟男孩聊天,他不说话,去家里拜访,都是闭门羹。怎么办?立案庭的法官扮成了上访人,顶着炎炎烈日陪男孩一同静坐,中午一起到桥洞下吃饭休息,经过多天努力,男孩终于开口说话。如今,案子已进入复查程序,这个男孩儿也终于不再静坐,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迹。
一线普通法官,最多的一年办结567件案件,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苦口婆心地劝和促调,诠释着当下中国司法的点滴。
目前,李竺娉已审结289件案件,她还记得承办的第一个案子。深陷300万元借贷的夫妻,在法官调解时,坚持认为民间借贷不成立,案件所涉款项属于原告委托理财。双方争执不下,被告妻子更是情绪激动,跑到窗前要跳楼。李竺娉紧张得一把抱住她,劝慰半天才安抚下来。
为查清事实、缓解矛盾,李竺娉积极帮他们调取证据,拨打几十通电话向他们告知进程、释法析理,最后,这对夫妻被判败诉。
在拿判决书那天,被告夫妻说了一句,“你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不上诉了”。这句话让李竺娉所有的徘徊、纠结、阴霾,都一扫而空。
李竺娉由衷地感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群众对法律的信赖就在这一个个不起眼的小案子中生根发芽。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法治,而法治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我们肩上。”
调研报告拯救企业
王雄飞是浙江省高院民二庭法官,博士毕业的时候,曾有同学劝他不要当法官,说法官的工作很辛苦,待遇也不好。
“法官可以在个案裁判中坚守公平正义,真切触摸到法治社会发展的脉搏。”出于对法官职业价值观的认同,王雄飞毅然做出了选择。
在省高院的三年时间里,王雄飞虚心请教,踏实工作,认真审理好每一个案件,完成了《浙江企业司法重整报告》、《浙江法院企业破产审判报告》等多份调研材料。
在一件涉及工程项目的民间借贷案件中,债权人是一名农村妇女,为了求得钱外生钱,除了出借她一家人多年来的全部积蓄外,还向其他人进行了融资。因为证据等因素,案件在一审、二审先后败诉,案件再审时,她连律师也请不起。
在审理该案过程中,王雄飞发现在这起案件中,借款项确实有部分是用于案涉工程等关键事实,并据此依法改判建设公司承担部分还款的责任。
收到判决书后,这位农村妇女十分感动,立马找人代笔给王雄飞等写了一封感谢信:“公平与正义的省高院,谢谢再审法官!”
王雄飞说:“虽然语句表达并不太符合逻辑,但字里行间,我能深切体会到,要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切实体现在每一个法律程序、每一份法律文书中。”
在温州调研企业破产审判工作实地走访时,温州的“眼镜大王”、信泰集团公司老总胡福林讲的一席话,令他记忆犹新。
胡福林说:“当时信泰集团深陷资金链危机,我们在考虑该往何处走的时候,你们发布的司法重整报告给了我们重要启发,我们从网上打印好送到区政府、市政府领导那儿作为决策参考。”
后来,信泰集团顺利进入重整程序,企业重整旗鼓,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王雄飞认为,一名法官起草的一份调研报告,微不足道,但都是在为法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积蓄着点滴力量。
家属和法院法官共荣辱
傅小林是审判监督庭法官傅贤生的母亲,她一大早从金华浦江的小山村赶来,见证儿子这一荣耀的时刻。
“我和他爸爸小学都没毕业,没有什么文化,他爸爸向来身体不好,今年因病去世了。贤生是独子,靠自己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确实很不容易,我为儿子感到激动和由衷的骄傲。”傅母眼眶湿润,她的情绪深深感染了大家。
傅母说,作为一个老百姓,我感觉法官很崇高;作为一个母亲,我知道法官很辛苦;作为一个家属,我又感到很自豪。
法官的工作越来越忙了,也越来越难了,母亲不忘嘱咐儿子:“做法官,一定要公正,问心无愧;要清白,做好本分。牢记爸爸之前的嘱托,努力工作,做一个老百姓认可的好法官。”
王亦菲法官的儿子吕聿宸是建兰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小时候,常常在放学后到法院等妈妈下班,从小就与高院亲密地接触。在他眼中,高院神圣而又温馨,身边的法官,庄严而又亲切。
小男孩别出心裁,面对台下在坐的法官们发出热情的邀请:“叔叔阿姨们,你们会唱小星星吗?不会?我教你们好了。在高院的大楼里,有一群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们的工作有一点忙,无怨无悔默默地付出。你们是我的大树,希望能一生陪我看日出。”
“法院和法官的声誉,与我们荣辱与共。”刑一庭审判员施永来的妻子刘亚莉说,每当媒体上出现有关法院和法官的负面新闻,她会感到五味杂陈;每次听到社会上对法院工作的肯定,她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作为法官家属,刘亚莉表示,会一如既往地为丈夫安心工作、保持清正廉洁,提供坚强的后盾和靠山。
·浙江高院: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效果好
·浙江高院发布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十大典型案件
·浙江高院出台意见破解医患纠纷
·浙江高院发布国际贸易投资领域十大典型案件
·浙江高院出台意见保障服刑人员申诉权利
·浙江高院:五年8600件涉侨案超九成涉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