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浙江省检察院单独或联合其他省级政法机关制定出台26项新制度,建立健全防范冤错案件长效机制。出台制度切实监督纠正侦查机关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行为;全面落实审查逮捕阶段每案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和律师意见制度,探索外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平等享受不捕不诉“同城待遇”
□本报记者陈东升文/图
在前不久召开的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云龙所作的检察院工作报告以90.18%赞成率获得通过,创造自2005年3月实行电子表决9年来最好历史纪录,受到省委、省人大领导高度肯定。
省人大代表90.18%的高票赞成率从何而来?带着这一问题,《法制日报》记者今天采访了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陈云龙。
26项新制度预防冤错案
2012年下半年,当时已任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7年多的陈云龙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官张飚的来信,称浙江2004年4月判决的张辉、张高平叔侄强奸杀人案存在重大疑点,可能是错案。素闻陈云龙检察长刚正不阿,请求在百忙中关注,实事求是复查此案。
“看完张飚来信,我立即要求省院控申处组织力量开展调查。”陈云龙对记者说,控申处复查后初步认定此案为错案,他又写信给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认为应该敬重法律,敬重事实,实事求是复审此案。省检察院、法院交换意见后一致认为,案件办错了就要担当、就要纠正、就要赔偿,遂启动纠错法律程序,半年内相继纠正张氏叔侄和萧山5青年抢劫杀人两起冤错命案。
事后权威人士评价,浙江这次纠错实践证明,依法及时、迅速地纠正错案,也是重建公众对司法的信赖、重树司法权威的重要途径。
陈云龙介绍,为吸取两起冤错案的深刻教训,浙江省检察院开展严防冤错案大讨论。重点围绕对证据的审查判断运用,会同省公安厅制定《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规定》,明确未依法对讯问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取得的供述予以排除。全省各级检察院加强证据的审查判断,坚决排除案件中存在的非法证据,作出无罪不批捕296人,存疑不起诉和绝对不起诉1824人。
与此同时,浙江省检察院开展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公诉案件质量大评查,组织全省公诉部门对2012年以来的10.7万余件公诉案件进行“拉网式”集中评查,全面梳理了公诉工作5个大类、65个具体问题,形成1.8万字的评查报告,深刻剖析了执法办案中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消除隐患、提升质量的具体措施。
结合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浙江省检察院在建立健全防范冤错案件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单独或联合其他省级政法机关制定出台26项新制度。“防范冤错案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陈云龙说。
所有人享受同城法律待遇
安徽籍的小赵没想到今年还能和父母一起过年。因涉嫌抢劫犯罪,小赵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按照以往做法,像他这样在本地没有监护人和固定居住地的,要被批逮和判处实刑。但根据浙江省检察院推行的“同城法律待遇”规定,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检察院对其作出不捕决定。法院审理是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判处小赵缓刑。
去年以来,随着修改后刑诉法的实施和“法治浙江”建设的深入,浙江全省检察人员把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作为诉讼监督的重要内容。
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中的突出问题,浙江省检察院出台制度,切实监督纠正侦查机关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侵犯人权的违法行为;全面落实审查逮捕阶段每案听取犯罪嫌疑人意见和律师意见制度,探索外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平等享受不捕不诉“同城待遇”;联合省公安厅推行审查逮捕必要性说理,探索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等工作,对构成犯罪但不具备社会危险性、无逮捕必要的4466名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不批捕决定,对不需要羁押的135名犯罪嫌疑人,及时提出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建议,不捕率同比上升22.7%。
“律师和检察官是法律共同体,强化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是检察机关的职责。”陈云龙介绍,去年8月以来,浙江省检察院会同省高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制定《关于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充分发挥律师作用的规定》,为律师执业权利的正当行使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联合浙江省法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出台规定,对阻碍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提供救济,并成功办理一批阻碍辩护人依法行使辩护权案件。
从舌尖到环境处处护民权
为了卖相好,几名不法分子将添加“AB粉”、“无根水”等非食品原料的60余万斤“毒豆芽”销往杭州多个农贸市场。去年12月11日,“毒豆芽”案3名犯罪嫌疑人被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批捕。
雷某收购、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一度成为“漏网之鱼”,在衢州市衢江区人民检察院的立案监督下,终落法网。去年9月12日,法院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一审判处雷某有期徒刑8个月。
近年来,食品安全、环境安全问题层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浙江省检察机关顺应民意,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犯罪,切实加大打击力度。
去年11月19日,浙江省检察机关批捕的首例环境污染案宣判,从事水晶磨盘加工的邓某因偷排废污水被法院以环境污染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去年9月30日,永嘉县政府根据县检察院楠溪江风景名胜区非法采砂情况专项预防调查报告,部署开展楠溪江综合保护,取缔非法采砂点,全面排查水污染。此后,经县检察院依法公诉的该县首例环境污染案一审宣判,向楠溪江偷排污水的电镀作坊主林某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
统计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浙江检察机关依法批捕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犯罪495人,起诉763人;批捕非法排放污水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259人,起诉5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