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公共单位因势利导,利用电子显示屏、广告灯箱、宣传画廊、宣传横幅等开展法治文化宣传,社区建设法治文化长廊,学校建立法治文化校园……近日,走进吴忠市青铜峡市,记者深深感受到这里的法治文化阵地无处不在,处处充满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青铜峡市的法治文化建设,为推动和提高“六五”普法水平释放出强大的正能量。
法治文化宣传载体多样
走进陈袁滩镇滨河社区广场,一股法治文化之风迎面扑来。在这里,以广场南入口为中轴设置了文化浮雕墙、汇演舞台背景墙,LED显示屏的东、西、南侧墙体分别设置了宣传栏,廊架柱体上设计宣传POP灯箱等共同构成青铜峡市农村社区法治文化中心。在这里,法制教育与休闲娱乐相融合,处处满溢着浓浓的法治气息。
“法治中心的建成,既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学法、用法的平台,同时,使得公平正义、权利义务、和谐社会等理念得到传播。图文并茂的宣传形式让法律知识变得不再难懂,不再难学。”吴忠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道。
“宣传栏定期发布最新的法律条文,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摘要,各具特色的标志牌标注法治格言、警句,让市民在休闲的同时,无形中受到法制宣传教育。”采访中,有社区居民这样说。
据了解,青铜峡市打造法治文化阵地惠民生,在“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中重点打造了古峡法治广场、青铜峡镇余桥社区、大坝镇利民社区、小坝镇南庄社区、邵刚镇玉泉社区、裕民街道东街社区法治广场等文化阵地,让全市群众文化娱乐有场所、活动有阵地、教育有成效。各镇各部门还充分发挥板报、墙报、宣传专栏、农民夜校、农家文化大院、市民法制学校等传统宣传阵地的作用,使其成为传播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
“听说社区有演出,我们都会早早去看。”提起社区组织的文艺表演,裕民社区居民刘师傅说:“大伙看着节目可高兴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文艺节目中穿插法律知识,让人们在娱乐中学到了法律知识,寓教于乐,这是法治汇演受到群众喜欢的原因之一。“精美的法治文艺大餐让法律知识不再变得晦涩。”青铜峡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青铜峡市培育法治文艺团体全覆盖,该市以青铜峡市文工团为主,发挥专业性文艺队伍特长,使法治文艺工作具有更高质量。同时,重点扶持9个群众性的业余法治文艺团队,采取每两镇相联合的原则,精选优秀节目,在两个镇辖区巡回演出,丰富群众法治文化生活。
同时,该市在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社团、行业等基层单位、组织挑选热心于文化文艺活动积极分子,依托文工团、文化馆等帮助培训指导,着力构建遍布全市城乡的法治文艺队伍。目前,全市基本实现了“有镇有街道必有文艺,有文艺必有法治”的要求。同时,青铜峡市宣传部门、文化部门负责各执法部门组织的专场文艺节目演出;市法治办负责联系专业团体法治文艺演出;各镇(街道)司法所负责联系本辖区群众性业余文艺宣传队演出。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演出时,以悬挂宣传标语、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群众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丰富了法治文艺演出的内容,形成集市、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的集中宣传态势,让群众感受法制宣传氛围,知晓法律法规知识。
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
不仅仅如此,组建普法讲师团、设立法律图书角……青铜峡市司法局推出的一系列举措,让全市自上而下地接受法治精神的洗礼,进而在全市掀起一股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新高潮。
该市从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抽调20人组成“六五”普法讲师团,截至目前,共为全市干部群众宣讲法律200余场次,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并且,该市还联系电影公司,开展法制电影下乡展映活动,“人人看电影”已在全市农村形成一道亮丽的法治文化风景线。
同时,青铜峡市还开通了青铜峡普法网,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和创新法制宣传新形式,为群众及时、全面地掌握法律知识、了解普法进程开辟了新通道;在全市82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和16个社区、部分清真寺法律图书室中,配置了法律图书。
另外,该市还让法治文化建设搭乘市图书馆的文化快车,在乡镇、社区设立固定图书服务网点14个、流动文化服务网点30个及业务指导农家书屋93个,通过菜单式推荐服务,把法治图书、报刊、光盘送进乡镇、学校、企业、机关,以最便捷的方式为百姓提供法治文化大餐。同时,还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以“学习法律知识,健康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学法用法征文活动,以邮政快递为载体,将法律知识、法治文化制作成邮简,以邮件的形式将法律知识送到学校、班级,截至目前,为全市中小学生邮寄邮简5000份,有效增强了青少年法治观念,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铜峡市一系列举措让法治文化融入乡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并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让法治文化“润物细声”地走进老百姓心中。
·青铜峡3名基层法官的半个工作日
·宁夏青铜峡市检察院全力推进科技强检工作
·宁夏青铜峡: 祥和的塞上“鱼米之乡”
·宁夏青铜峡4万学生完成“消防作业”
·宁夏青铜峡700份调查问卷了解群众法律需求
·宁夏青铜峡市:“政策超市”提供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