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篇
在法治轨道上
上海自贸区:
“制度闯关”万众期待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园区,也是国内首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此前的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并公布了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涉及6大领域18个行业开放清单。
自住房火爆:几多欢喜几多忧
北京市住建委2013年10月23日发布《关于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的意见》,提出7条措施加强房地产调控。首次提出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规定2013年底前完成不低于2万套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政策主要目的是照顾中低收入人群中收入高于保障房购买标准的“夹心层”。现实是,自住房申请火爆程度远远超出了专家的预测,呈僧多粥少局面。
“双十一”购物节:
狂欢落幕后的诚信话题
2013年的“双十一”网购再次刷新纪录。“双十一”在成为电商年度盛典的同时,其美誉度不断下滑。不断有消费者吐槽:拍货不发货、折扣价格猫腻多、库存次品滥竽充数、网购不开发票等电商不诚实行为让网友倍感心寒。而法律对于网购消费者的保障,效果也并不乐观。
光大乌龙事件:股民维权面临难题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点过后,沪指突然直线拉升100点,涨逾5%,2分钟内成交额约78亿元。这一颠覆了以往常识的市场表现,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震惊。同日14时许,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被认为是导致这一切的“罪魁”。事件发生后,尽管证监会官方明确表示,投资者因光大证券内幕交易造成的损失,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但投资者抱团索赔的情况并不乐观。
比特币疯涨:
虚拟货币隐患重重
2013年11月27日,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盘中最高价格至1044美元。而在5年前,比特币刚问世时的价格只有0.03美元,暴涨了34800倍。比特币的疯涨吸引众多人投入炒作,“比特币中国”网站甚至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币平台。30余种国产虚拟货币鱼龙混杂,存在着经营难以为继、研发者圈钱跑路、非法集资等风险,处于一个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
星巴克“暴利事件”:一杯咖啡引起的争议
星巴克“暴利事件”起源于央视的一项调查,央视报道称北京星巴克一杯354毫升的拿铁咖啡成本不足5元却售价27元人民币,对比伦敦、纽约、孟买星巴克同款咖啡的价格,孟买的最便宜,只有人民币14.6元,在伦敦和芝加哥的售价分别合人民币24.25元和19.98元。央视引述专家观点称,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已违背了WTO公平贸易原则,对中国消费者构成了歧视。“星巴克中国”官方网站于10月21日作出公开声明,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成本和市场动因是完全不同的,星巴克在中、美市场的价格差异并不是基于同一维度的比较”。
“奶荒”来袭:
因何而起出路何在
进入2013年12月,乳业市场涨声一片,有媒体称,全国生鲜乳价格连续13个月上涨,近年来最大“奶荒”席卷全国。媒体调查发现,与需求激增不相适应,中国奶源反而在减少,其中规模化牧场不足4成。专家指出,中国乳业正在遭遇严峻挑战。
史上最强反垄断年:强势企业付出代价
2013年是反垄断法施行第5个年头,也是反垄断法使用最频繁的年份。从1月份国家发改委对6家液晶面板企业开出罚单,到11月高通接受反垄断调查,政府向市场释放强烈的信号:垄断在中国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说,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才是最好的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