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法治影响生活·2013中国法治蓝皮书

2014-01-24 15:50:1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由检察日报社发起,正义网、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人民检察杂志社、方圆杂志社、《法治中国》城市电视台专栏联盟、《法治新闻传播》杂志等媒体联合编制的2013年法治截面史,正式向公众发布,这是本报第九次发布中国法治蓝皮书。

  2013中国法治蓝皮书·序言

  用法治阳光照亮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时光如齿轮般精密运转。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此后曾有外电评价,中国的改革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涉及人数最多、全球影响最强的巨大系统工程。推进这样巨大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

  35年过去,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走得如何?如果把这35年的改革开放作为一个结果,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历史进程。如果将35年的改革开放作为一个过程,能清晰地看到其间所经历的曲折,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刚刚过去的2013年,便是这种结果和过程的缩影。这一年,振奋欣喜和忧心困扰总是相随相伴,令国人“爱恨纠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对“中国梦”的系统阐释,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中国人民发展祖国、振兴中华的热情;国务院机构改革着力解决当前政府职能转变中的突出问题,让人们看到了革除“九龙治水”、“跑部前进”等“顽疾”的曙光;上海自贸区全方位破除桎梏改革的诸多制度因素,成为推进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力扫“四风”,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营造出风清气正、凝聚民心的政治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路线图,对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改革的顶层设计更加完善,中国走进全新的改革时代……众多振奋人心的“大事件”让2013年成为中国人家国情怀集体释放的一年。

  旅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立法项目突出对民生民利的法治保障;敢于对叔侄冤案说不的“最美检察官”代表张飚让世人看到检察官在为维护公平正义尽职尽责;全国人大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政法机关出台严防冤假错案的制度等重大举措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薄熙来、刘志军等出庭受审,近20名省部级干部被查,惩防腐败五年规划印发,中央用实际行动向人民传递着有贪必肃、有腐必反、制度反腐、法治反腐的决心和策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设法治中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重要目标和根本保障,明确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要思路、具体内容和步骤安排,法治中国从概念化的愿景细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众多法治好声音让2013年成为积极求索法治真谛的一年。

  不得不说,经过百年激荡、35年改革的今日之中国,是一个越来越开放自信、越来越充满活力的中国,但同时也是一个受到正在转型之中、受到诸多矛盾和问题困扰的中国。

  PM2.5再度升级,曾经只在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出现的雾霾,扩散到东北和中东部地区,20多个省区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多地群众遭遇“十面霾伏”。2013年,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给群众健康造成了深度威胁,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比空气中的雾霾更可怕的,是社会的“雾霾”和心灵的“雾霾”。

  造成62人遇难的青岛输油管道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暴露出我们在安全监管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而纪念那些罹难者,抚慰他们家庭的伤痕,最好的方式就是:从今天起,加强监管,健全制度,建设一个更安全的环境,不让任何人无辜而死。

  山西苯胺泄漏事故事后5天才通报、湖南临武城管打死瓜农、贵港警察持枪酒后杀人、上访者在首都机场采取自爆极端方式维权……这一年,一系列侵害公民权益和危害公共权益的违法行为,再次凸显政府依法行政有待加强、公民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有待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有待加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任重而道远。

  《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因涉嫌损害商誉罪被捕带给新闻界的警示是:作为“无冕之王”的媒体人,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利时也不能偏离法律的轨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媒体从业者需要遵守法律行业伦理规范,更需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法律的约束。

  改革发展未有穷期,法治建设不能停顿。改革发展的进程需要法治推进,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需要法治化解,改革发展所需的良好环境需要法治维护。从此刻起,让我们凝心聚力,推进改革发展和法治建设,用法治阳光驱散改革路上的“雾霾”、照亮实现梦想的征程,共同谱写伟大祖国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