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新疆推进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2014-01-24 15:32: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疆法制报 

农村(社区)警务战略:筑牢社会稳定首道防线

平安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2012年年初,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深刻分析我区维稳形势的基础上,全力实施推进农村(社区)警务战略。

叶城县公安局依力克其派出所巴什兰杆村警务室辖区有近200户800余人,从2012年4月到警务室工作至今,该警务室民警艾合买提江·巴拉提已经对辖区进行了四次入户走访。

起初,艾合买提江缺乏经验,很多村民白天都不在家,他每天只能采集3到5户的信息。

后来,他每天大清早便穿梭于辖区的每一个村民小组,将辖区群众的出行规律摸清摸透,并制定了详细的走访计划。

有了计划,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第一次入户走访,艾合买提江用了20多天时间,将辖区所有人员的信息采集完毕。如今,艾合买提江已经成了辖区的“活地图”。

第一次入户走访时,艾合买提江发现,78岁的村民色依提·孜瓦家徒四壁,没有妻儿,靠低保维持生计。他当即掏出200元钱,给老人买来米、面和清油。从那以后,只要一有空,艾合买提江都会到色依提家,为其收拾房子、洗衣服、做饭。

今年,在艾合买提江的努力下,依力克其乡党委、巴什兰杆村党支部已划拨专项资金,准备为色依提修建安居富民房。

“用真心敲开群众家的门,和他们交朋友,为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是警务室民警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农村警务室就像开在村民家门口的便利超市一样,村民需要啥,都能得到满足。”艾合买提江说。

“警务室建到村里,民警在村里上班,村民办户口、解决纠纷什么的,方便多了。民警和协警走村串户搞安全防范,村里案件少了,我们感到更安全了!”近日,记者在喀什地区叶城县依提木孔乡阔滚其艾日克村采访时,村民依迪热斯·肉孜高兴地对记者说。

基层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自实施农村(社区)警务战略以来,叶城县警务室民警加大收集各类工作信息力度,打掉3个团伙,破获16起刑事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9人。”叶城县委常委、县公安局局长陈远健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叶城县公安局从机关、业务大队抽调40多名民警,从派出所调整70多名民警,充实到农村(社区)警务室,基层一线警力达到68%。

目前,我区农村(社区)警务室覆盖率、民警驻区率已达到100%,治安复杂的农村、社区达到“一村(社区)两警或多警”。

广大农村(社区)警务室民警按照“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的工作要求,在服务群众、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

零距离服务群众,近距离预防犯罪,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农村(社区)警务战略的逐步推进,实现了警务工作前移,既达到了警务向农村和社区延伸的目的,又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构筑了第一道防线。

多措并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如今在我区各地,出现了专断家庭、邻里纠纷和征地拆迁等问题的矛盾调处中心,再难的“杂症”,在这里也能开出灵验的“处方”。

“我和老伴以前住的房子冬天透风夏天漏雨,动不动就停水停电,现在好了,我们住进了70平方米的新楼房。”1月17日,家住拜城县拜城镇热斯坦社区的吐拉汗·木莎老人向记者述说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热斯坦社区是个老城区,棚户区改造任务繁重。为改善低收入人群居住条件,该社区党支部从2011年开始,按照县委、县政府“迁得出、拆得动、人心顺、无上访”的要求,坚持风险评估在前、为民服务在前、矛盾纠纷化解在前,有效确保了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实施。

在拆迁前,社区工作人员利用一个月时间做好政策宣传、民意调查。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和居民意见,社区工作人员精心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分层次征求意见,结果张榜公示。通过模拟拆迁,排查出棚户区改造影响社会稳定的政策衔接风险、抵制拆迁风险、过渡安置风险、改造回迁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方案,提前介入化解,为后期正式拆迁奠定了基础。

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区进入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利益结构调整加速,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出来。

鉴于此,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综治部门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放在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把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完善政策制度有机结合,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防止了各类矛盾碰头叠加,蔓延升级。凡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事项,都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前置程序,切实做到应评尽评。

为确保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有人抓、有人管、有着落,我区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各项制度机制,配齐配强了综治、司法等专职人员,推行了矛盾纠纷联调联处机制。与此同时,政法各部门坚持“警力下沉”,在“大走访”活动中不断加强农村、社区、学校、企业警务室建设和基层人民法庭建设,大力推行以“阳光调解”、领导包案责任制为主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基本形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均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站),深入推进集中整治工作,坚持打防结合,强力推进城镇社会面巡控、农村(社区)警务战略,构筑立体化、常态化治安防控体系,驾驭复杂治安维稳局势的能力明显提升。公众安全感及对政法综治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从社会调查情况来看,2013年,我区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为86.68%,同比上升1.64个百分点,公众对政法综治部门工作的满意度为88.69%,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

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熊选国在去年11月召开的全疆平安建设重点工作现场会上说,建设平安新疆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将其作为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重要载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治理;必须狠抓基层基础,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持之以恒抓长远、强基础;必须坚持专门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相结合,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建设面临的问题,努力将平安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在平安建设、维护稳定和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主体作用,以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创建各族群众追求和期盼的平安。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