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去年8月,建设“平安贵州”治安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综治委《建设平安贵州治安整治行动总体方案》的要求,全力推进,努力打造动态条件下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能力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治安防控“织网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确保了全省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
加强组织领导 部署及时有力
2013年8月22日,贵州省召开了建设“平安贵州”治安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后,全省各地结合各地区实际,对开展好治安整治行动暨治安防控“织网行动”作出安排部署。
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专题调研社会治安工作,并亲自审阅《建设平安贵阳治安整治行动总体方案》。贵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治安整治行动千人领导干部大会,对治安整治行动进行安排部署,时任市长李再勇主持会议,陈刚作动员讲话。陈刚还先后多次深入社区和基层派出所查验调研行动开展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对严格工作责任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解决基层困难,探索治安防控规律,建立工作台帐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黔西南州等市(州)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各地区动员部署会并作讲话,其余市(州)党政主要领导分别召开党委会听取工作汇报或作出批示,体现党政主要领导把治安防控“织网行动”上升为“一把手”工程和民生实事,周密部署,扎实推进。
各地在省综治委总体方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下发了符合各地区治安状况和防控水平的工作方案。
贵阳市以“严打严防‘两抢一盗’、降刑事发案为目标”制定下发了《贵阳市“两严一降”工作方案》,对强化工作责任,加强社会面防控,修缮防控基础设施,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等方面作了全面安排。
遵义市开展了电信诈骗“防控行动”。
六盘水市制定了科技防范、社会面防范、矛盾纠纷防范为主要内容的《行动方案》。
铜仁市公安机关按照铜仁市综治委统一部署,下发了《“反盗防扒”专项行动方案》、《织密单位内部、“四区”及周边治安防控网行动方案》、《社区(村寨)安全防范工作实施方案》等。
各地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推动了“织网行动”的深入开展。
强化工作措施 确保有序推进
各地从实际出发,坚持把解决当前突出治安问题和推进“织网行动”有机结合,加快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扎实推进“织网行动”,确保全省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
自“织网行动”开展以来,9个市(州)均通过推进会、调度会的形式,及时安排部署工作,交流工作经验,解决行动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贵阳市强化责任落实,突出党委主责,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书记社会治安工作第一责任人的作用。陈刚与各区(市、县)党委书记签订了《贵阳市“两严一降”专项工作目标责任书》,助推了贵阳市治安防控工作,群众安全感大幅上升。
安顺市采取倒逼机制推动“天网工程”建设,县区党政“一把手”在推进会上作出表态发言。同时,将“天网工程”建设纳入安顺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督促检查内容,通过强有力的纪检监察问责制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遵义市从公安专业网、科技网、群防网等建设入手,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了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巡逻守护,有效预防了可发性案件的发生。仅2013年11月,遵义市“两抢一盗”案件同比下降了10.58%。
黔南州对“织网行动”实行项目化推进,加快应急处突特警队伍建设步伐,采取集中训练、战训合一的方式,将先期招录的特警队伍投入到夜间街面巡逻防范。截止2013年12月,黔南州已累计118天实现“两抢”“零”发案。
狠抓工作落实 确保取得实效
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织网行动”实施方案,细化了目标任务、责任分解、工作要求,确保推进“织网行动”取得实效。
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全省市(州)党委、政府所在的市(区)共有巡逻防控力量1万多人,其他县(市、区、特区)共有巡逻防控力量20多万人。全省已建前端监控点10余个,行动开始后新建5万多个。全省配备巡逻车辆2333辆,新配备303辆。
各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织网行动”。
黔南州在加快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压缩违法犯罪空间的同时,着力推进“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回归工程、红丝带工程、安宁工程”建设,最大限度的提供救助、救治、就业、入学等服务。
铜仁市从政法机关和各有关部门抽人组建各专项行动专班,设置总协调办公室、督查一组、督查二组、督查三组、督查四组、宣传组和后勤保障组,按照行动专班工作方案开展工作。
黔西南州为确保“天网工程”前端监控点、报警点建设质量,推动加快建设进度,从去年11月下旬起,以视频信号能上传当地监控中心电视墙观看为标准,开展评比打分,并通报县(市)党政一把手。为有效发挥好监控系统的作用,黔西南州编委办同意在州公安局成立视频侦查支队,在各县(市)组建大队。
在去年国庆节期间,黔东南州各县市强化景区治安巡逻防控,确保节日期间社会治安安全平稳。
各地有针对性制定工作督导检查方案,强化工作督导,及时通报和帮助解决行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行动有序开展。
贵阳市建立情况通报制度,通过明查暗访,及时掌握和摸清各区(市、县)刑事发案特别是“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情况及区域。各级有关部门紧盯刑事发案下降目标和十项严防重点工作进行统筹指挥调度,对全市刑事发案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建立每日治安警情通报,每周盗窃发案和工作进展情况通报,每10天目标完成情况通报以及下发督办指令等机制,将工作压力层层传导到乡镇(社区)、派出所,倒逼各区(市、县)落实工作措施,集中力量开展精准打击和重点防范。
黔南州综治办协同州委、州政府督查室,不定期深入到各县(市)督导检查整治行动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黔西南州强化工作督导,建立督导工作台帐,制定推进情况表,定期对各县(市、区)进行督查整改,并将督导情况通报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有力推动了“织网行动”的开展。
六盘水市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了《建设平安凉都治安整治“333”工程督导方案》,以六盘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有关人员组成4个督查组,深入各县区督导检查整治行动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