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四川

四川绵阳:法治助推“科技城”发展

2014-01-23 08:30: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四川省正在大力推进依法治省纲要实施,绵阳市作为四川省第二大市,如何推动地方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正在举行的四川省十二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四川省人大代表、绵阳市委书记罗强接受了《法制日报》独家专访,他表示,绵阳要坚持科技立市、工业兴市,更要突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以法治助推绵阳“科技城”发展。

    三个方面加大依法治市力度

    罗强告诉记者,绵阳是“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和国防军工重镇。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

    《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出台后,绵阳市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议学习,成立全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推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纲要在绵阳全面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依法行政。继续实行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会前讲纪学法制度,党委(党组)中心组每年至少组织开展4次法治专题集中学习,完善公职人员学法制度。建立市、县、乡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作出和重要政策出台等方面的作用,防范法律风险。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府依法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及时发布取消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规范行政行为,改革和创新执法方式,切实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

    二是推进公正司法。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带头支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执行权,完善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依法处置机制,全面细化规范司法各个环节、标准和程序,规范自由裁量权。推行“阳光司法”,完善司法听证、群众旁听庭审、新闻发布、公众开放日、信息公开、案件进度查询等制度,加大对司法人员办案的监督管理,严格内部制约监控,确保司法质量。健全和规范司法机关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制度,建立司法机关和人员违纪追究专项举报查处等制度,加大纪检部门对司法工作的纪律监督力度。

    三是深化依法治理。对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涉法涉诉、国有企业改制、企业军转干部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采取挂牌督办进行集中攻坚化解。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网吧、娱乐场所、城乡接合部和少数民族聚集地等治安问题突出地区开展综合整治行动,提高管控能力。全面推行网络理政,建立健全网上受理信访的平台和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特别要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依法依规合理表达诉求。

    罗强强调:“推进依法治市,推动全民守法非常重要。我们将建立以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普法教育‘四位一体’的基层综合法律服务体系,开展法律进千村(社区)活动,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开展国家、省级、市级法治市、法治县(市、区、园区)、法治乡镇(街道)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示范创建活动。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加强法治绵阳工作队伍、执法队伍、法律服务三支队伍建设。”

    法治贯穿反腐倡廉建设始终

    谈到绵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的新举措、新成效,罗强说,近年来,绵阳市将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贯穿反腐倡廉建设始终,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正确对待权力、自觉接受监督、依法履行职责成为广大干部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开展“一评五制三整顿”活动(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绩效公示制、交流轮岗制”五项制度,推进“政务服务环境、市场法制环境、生产经营环境”三项专项整顿行动),全面增强工作执行力、创新力、服务力,处理行政效能投诉三百余件。

    集中清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砍减行政审批事项132项,保留79项,砍减率62.5%。建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力实施流程管理,发挥电子交易平台作用,确保集中公平公开交易,实现了零投诉目标。通过查办市政府采购中心、农能办窝案,以案促建,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健全,有力促成了市政府采购中心并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监督制约权力这一关键,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罗强介绍,一是依托行政权力公开规范依法运行平台,编制详尽的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形成不易腐的制度机制;二是强化依法用权意识,做好新任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廉政谈话,加大典型腐败案件通报曝光力度,推行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公开庭审,形成不愿腐的制度机制;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建设,深化司法、财政、行政审批、干部人事体制机制和制度改革,加大权力公开,形成不能腐的制度机制;四是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形成不敢腐的制度机制。

    加强“科技城”各方面法制建设

    作为我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市着力推进与“科技城”相适应的法制建设,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新成效。罗强告诉记者,首先在保障方面做到了“四个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市县两级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挂帅的法制建设领导小组,把法制建设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市、县两级法建办专职副主任确定为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副职,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力度。工作责任到位。把法制建设工作细化为责任,按照市级11个普法责任大口进行分解,落实到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形成了牵头抓、具体抓、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经费保障到位,把法制建设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逐年增长。监督考核到位,把法制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目标管理,定期专项督查。

    其次,落实法制建设工作有“四大举措”。首先,市委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通过了“六五”普法和法治创建规划与决议,将普法和法治创建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推进。其次,全面实施市级法治创建。2009年,绵阳全面启动全国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工作,并同步开展了市级法治创建活动。第三,健全五种普法对象学法用法机制,组织部门牵头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人社部门牵头建立公务员学法用法机制、开展“法治单位”创建,教育部门牵头建立青少年学法用法机制、开展“法治学校”创建,工商行政部门牵头建立企事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机制、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民政、农办等单位牵头建立农民(居民)学法用法机制,全面开展“民主法治村”、“法制治社区”建设。第四,法院坚持公开审判和巡回法庭审判方式,实现“审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制效果。

    三是法制建设氛围营造有“五大平台”。搭建LED法制宣传平台。要求全市的LED显示屏及时向群众传递普法、法治动态信息和法律常识,年播出普法和法治建设宣传标语、法律知识120多万条(次)。搭建法制宣传短信平台。通过手机报、新农通、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和公司,定期向用户发送法治创建新闻和短信。搭建流动法制宣传平台。通过在公交车、出租车、三轮车等车辆张贴法律知识、法制漫画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各县市区还以“广场法治论坛”、“坝坝法律讲坛”等形式,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交流,接受法律咨询。搭建法制文化宣传平台。建有11个普法讲师团、44个法律服务团、11个政府法律顾问团、15支法律志愿者队伍、16支法律文艺演出队伍,社区有法制夜校、法制广场,主要街道和物业小区有法制专栏,农村有“法律明白人”。搭建网络法制宣传平台。市县两级均建有普法网站,部门网站设有法制专栏,单位有政务微博。开通“绵阳司法”政务普法微博发布厅,设立绵阳微普法、律师说案、律师帮帮你等栏目,其关注度每天保持在全国政法系统的前十位。

    “我们还通过普法成果展、动员大会、法律知识竞赛、典型示范推进、‘法治十大’(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先锋、十大守法模范)评选、法律走基层等活动,增强法制建设的效果”,罗强最后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四川绵阳:联动维权民工喜领工钱
·四川绵阳游仙捣毁赌博游戏机经营窝点
·四川绵阳市拘留所志愿服务队送法进社区
·四川绵阳市拘留所志愿服务队送法进社区
·四川“绵阳司法”获评央视网十大政务微博
·绵阳市拘留所诸多创新领跑西部

·绵阳市拘留所诸多创新领跑西部
·四川绵阳服务窗口简化程序更便民
·四川绵阳 “民告官”庭审开进党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