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贵州重拳整治治安乱点成效显著

2014-01-22 14:57: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生活报 

核心提示:2013年,全贵州省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着力创新排查整治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始终打防结合、点面结合、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排查整治工作。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整治改好率为98.92%。“两抢一盗”、诈骗等突出治安问题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在省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2013年度全省群众安全感调查中,全省受访群众认为“社会治安乱点整治工作效果明显”的比例达到80.84%,同比上升12.62个百分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贵州省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部署 统筹推进

2013年年初,全省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作了专门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化“平安贵州”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排查整治工作。

省综治委社会治安专项组制定下发了《2013年贵州省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省公安厅印发了《2013年全省公安机关社会治安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方案》,周密细致地部署了全省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省综治委于8月22日召开建设“平安贵州”治安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4个月的集中整治治安乱点“清除行动”,要求各级各地进一步加大排查整治力度,坚决发现和清除辖区内存在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各市(自治州)均按照省综治委(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下发了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及“清除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形成了层层有安排、逐级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为提升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省综治委在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于去年9月制定下发了《贵州省社会治安重点地区认定标准》,对社会治安重点市(州)、重点(县市、区)、重点乡(镇、街道)、重点村(社区)、重点部位场所的认定标准进行规范和统一,进一步明确重点地区认定、撤销及实施挂牌整治的标准和程序。

为切实推动各地工作,去年9月23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秦如培亲自组织召开建设平安贵州治安整治行动阶段汇报会,对治安乱点“清除行动”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整治进度、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等“五个进一步”的工作要求。省综治办于去年9月29日、11月26日先后两次召开治安整治行动现场调度会,对治安乱点“清除行动”进行再部署再调度,有力推动了全省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工作。

突出重点 深入排查

各级各地坚持以民意为导向深入推进排查整治工作,健全并落实由综治部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参加的座谈会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排查整治工作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开展宣传活动,鼓励群众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举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排查整治工作。

贵阳市通过媒体公布举报电话,在全市开展“通缉黑灯巷”、“治安乱点有奖举报”、“我为治安支招”等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排查整治工作。贵阳市白云区对民意调查中反馈“不安全”的群众进行回访,通过梳理群众反映意见查找治安乱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取得良好效果。

各地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把地区排查、系统排查和单位内部排查有机结合起来,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行动,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群众性自治组织逐村、逐社区、逐单位进行拉网式摸排梳理,突出排查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中小旅馆、出租屋、歌舞娱乐、集贸市场、物流运输、建筑工地、矿产开发、交通运输等重点部位、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遵义市组成78个工作组累计454人次深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领域进行地毯式摸排,梳理出31个亟需整治的治安乱点,其中3个列入市级挂牌整治,28个列入县级挂牌整治。

打防结合 综合整治

省综治办和省公安厅根据2012年群众安全感调查结果以及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于去年年初将贵阳市南明区、云岩区,遵义市红花岗区、正安县,六盘水市钟山区,毕节市黔西县等6个县(区)列为省级挂牌整治地区。

9个市(自治州)综治办共对38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实施挂牌整治,各县(市、区)共对72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实施挂牌整治。对其他排查发现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各地严格按照“逐一明确改好时限,逐一明确牵头单位,逐一明确责任领导”的要求,有序推进整治工作。

全省各地持续开展以“雷霆行动”为核心,以“打黑除恶”、侦破命案、打击“两抢一盗”、禁毒、辑枪治爆、打击“车匪路霸”和农村“偷牛盗马”等为重点的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坚决遏制严重暴力犯罪和侵财型犯罪高发势头,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

全省各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全省中心城镇、重点集镇、主要街区、重点路段、治安复杂环境、卡口、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等视频监控网的全覆盖;进一步加快报警点项目建设速度,基本实现了报警与监控系统全省联网和视频监控资源共享,提升系统运用水平。

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省“天网工程”建设新建设前端监控点10万余个,新建报警点1万余个;在城镇中心城区大力推广“平安e家”、“防盗电子门”等物防技防建设,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全省中心城镇技防设施入户率达53.42%,配备巡逻车辆2333辆。

全省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群防群治力量进一步壮大。到去年10月,全省市(州)党委、政府所在的市(区)共有巡逻防控力量13343人,其他县(市、区、特区)共有巡逻防控力量169859人;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所在的街道(镇)专职治安巡防队伍395支、15635人,其他街道(镇)专职治安巡防队伍共327支、7173人,其余乡(镇、街道)专职治安巡防队伍1549支、15427人。全省农村巡逻力量配备共233483人,护村(寨)队共29585支、327721人,“治安中心户长”、“十户联防”等防范模式覆盖率达85.52%。

源头治理 推进创新

我省依托公安信息网建成全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面采集录入流动人员住所、就业、医疗等关联信息;在全省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探索实行“居住证”、“社保卡”等“一证(卡)通”服务管理新模式,促进流动人口有序融入城镇,从源头上减少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消极因素。

目前,全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共登记流动人口175万人,已办理居住证93万张。其中,贵阳市制发73万张,预计到2014年年底,全省基本完成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发任务,进入动态服务管理阶段。

大力推广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全省各地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建设工作的意见》,集中安置戒毒康复人员,多种途径安置戒毒康复人员,实现了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率、重新违法犯罪率、感染艾滋病比例、吸毒人员新增率下降和管控率提升“四降一升”的目标。

广泛宣传 积极动员

各级政法综治部门与宣传部门通力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深化治安乱点“清除行动”的重大意义、整治工作取得的重要战果和典型经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清除行动”的典型事例、大力宣传广大政法干警和综治人员为整治社会治安付出的艰苦努力。

贵阳市多次召开治安整治行动新闻通气会,定期向各类媒体提供整治行动新闻素材;遵义市在市、县两级新闻媒体开辟治安整治宣传专栏;六盘水市在市电视台开辟“99平安栏目”;毕节市在市电视台开设“建设平安毕节”专栏;铜仁市在《铜仁日报》等媒体开设“建设平安铜仁”宣传专栏;黔东南州在州电视台和各县市电视台均开设宣传专栏。

通过全方位、高密度宣传平安建设治安乱点“清除行动”,广泛动员群众检举、揭发和指证犯罪行为,监督排查整治工作措施落实,努力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媒体对治安整治行动的宣传报道累计达2852篇;其中中央媒体185篇;省级媒体890篇;市级媒体990篇;县级媒体787篇。

加强督导 严格考核

健全并落实治安乱点排查整治三级暗访督查机制。由综治部门和同级公安机关重点整治办共同组成省、市、县三级暗访督导组,分别以省、市、县三级挂牌整治地区为重点,定期开展暗访督导工作。

贵阳市综治委制定《贵阳市“两严一降”工作督导检查方案》,先后4次组成媒体暗访组,深入各区市县暗访,对治安乱点和治安乱象进行曝光,并针对暗访中发现的问题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制,确保治安整治行动顺利推进。

遵义市桐梓县对整治进度较慢的治安乱点责任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整治进度,确保整治效果。

安顺市成立三个督查组分三次对全市6个区县“清除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毕节市派出10个督导组深入各县(区)对排查出的30个治安乱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

严格考核验收。遵义市按照“改好一个、验收一个”的要求,对治安重点地区实施分批考核,坚持以“群众安不安全,满不满意”为检验标准,派驻工作组深入治安乱点开展民意调查,安全感和满意度达不到90%不予销号。目前,遵义市33个治安乱点全部完成考核验收。黔东南州按照“十个一”(即:一个责任领导、一次专题研判、一个整治时限、一支整治队伍、一套专门方案、一次宣传发动、一系列专项整治、一个专门档案、一个验收报告、一条新闻报道)的要求,组成8个考核检查组,对全州41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进行逐一考核。通过严格的考核验收工作,有力确保的治安乱点的整治效果。

提前谋划 深化拓展

一年来,我省通过治安乱点“清除行动”的深入开展,遏制了重点区域各类刑事案件的上升势头,解决了一些突出治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治安状况不好的局面,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1月6日,省综治委已制定下发了《深化治安乱点“清除行动”工作方案》,提前谋划2014年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治安乱点前置预警和源头预防,更加注重以建设改造和化解矛盾推进治安乱点综合治理。着力健全和完善“预防、排查、整治、提升”一体化的治安乱点动态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三个健全、四个确保”的工作目标,不断提升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个健全”,即健全并落实“民意导向、适时研判、预警预防”的治安乱点前置预防机制;健全并落实“打防结合、以防为主、重在建设”的治安乱点综合治理机制。健全并落实治安乱点排查整治省、市、县三级暗访督查机制。

“四个确保”,即确保2013年已整治改好的治安乱点不反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消极因素全面消除;确保省、市、县三级挂牌整治地区治安面貌明显改观,到2014年底全部摘牌;确保治安乱点、突出治安问题和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无遗漏;确保排查发现的其他治安乱点、突出治安问题和公共安全隐患全部得到及时有效整治。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