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贵阳:综治满意率全省第一的背后

2014-01-21 16:31:2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生活报 

贵阳市2013年刑事发案总数同比下降18.24%,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从2012年的89.37%上升到2013年的94.20%,排名全省第4位,较2012年提升3位,实现“四个首次”突破,即:2013年全市和10个区(市、县)群众安全感分别首次超过90%、安全感指数首次超过93.80%的全省平均值、在全省首次没有排名后十位的所属区(市、县)。政法机关综合满意率全省第一、“平安贵州”建设工作群众满意率全省第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满意率排名全省第一。贵阳市再次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荣誉称号,并因连续五次受到表彰,获得中央综治委通报表扬并授予“长安杯”。这“四个首次”突破的实现,凝聚了诸多正能量。

“贵阳市现在的社会治安好,我们觉得特别安全!”家住贵阳市金龙社区的徐阿姨说:“早上一大早出门买菜,我就能看见穿制服、配红袖套的队伍在巡逻;晚上即使回家得再晚,楼下的街道上停着警车,警灯在闪、警察在车上坐着……这样的地方肯定安全嘛。”

政法工作的坚强“靠山”

贵阳市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抓安全为当前,抓发展为长远”的目标,以强力推进平安建设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把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置于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到贵阳工作不到四个月时间,就两次专程到贵阳市委政法委调研部署,并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在2013年9月29日召开的“两严一降”动员大会上,陈刚亲自组织安排、亲自动员部署,强调社会治安工作是党委的重要工作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提出了社会治安工作“十个一”的工作要求。

为了给治安工作的开展提供扎实保障,贵阳市政府加大了投入。今年贵阳市财政已投入2亿元用于“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创建,重点向平安建设倾斜,投入的经费中,社会公益事业安保项目平安社区创建经费占一半以上;投入6.7亿元,加强“天网工程”建设;按照人均不低于2元/人的标准,将社区政法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并视财力逐年增长。贵阳市各区(市、县)安排近5亿元经费,投入“两严一降”工作。

“两严一降”成平安创建主抓手

今年,贵阳市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加强统揽,转变工作模式,各级党委把提升群众安全感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确立了“先治标、后治本”、“要严打、更要严防”的工作思路,党政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紧紧围绕市委书记陈刚提出的“十个一”工作要求,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筑牢社会治安防控网。

贵阳市狠抓责任落实,严格考核制度,成立平安建设督办平台,收集近40万门座机电话号码,对市民进行问访,第一时间将治安调查信息反馈各区(市、县)党政一把手,将工作压力层层传导到乡镇(社区)、派出所,倒逼工作措施的落实。

在狠抓严防、夯实网底方面,贵阳市层层建立治安基础台账,把社会面防控、楼群院落值守、单位内保、停车场、沿街铺面安全防范和出租屋、特殊人群及重点行业的管理纳入严防重点。因地制宜,突出人防,根据台账反映的“突出治安问题、突出治安问题所在区域、防范的重点是哪些”等内容,层层签订“一把手”责任书,将楼群院落值守等防范措施的落实与社区、公安派出所同防范、同考核、同守底线,确保把责任分解到每个单位、量化到每个区域、细化到每个地块;综合施策,推进技防物防,推进“天网工程”和“技防入户”工程建设,安装单元防盗门、“平安E家”、社区监控、超B级防盗锁芯等物防、技防建设,开展“新型社区·温馨家园”公益安保项目活动,提高易发案居民小区、楼院安保能力;实施“亮灯工程”,调查统计“黑灯巷”,着力解决背街小巷、通道、楼道的照明问题。

严打方面,该市坚持“四个集中”,实施精准打击。集中力量开展“两抢一盗”破案大会战,破获一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案件;集中力量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坚决打掉一大批吸贩毒团伙,以打链条、打网络、打零包贩毒为重点,摧毁贩毒网络,斩断销售链条,铲除犯罪土壤;集中力量开展社会治安大整治,对排查出来的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对小旅社、出租屋、废旧金属回收站、洗浴业、酒吧等进行清查整治,最大限度截断犯罪源头;集中力量依法严惩犯罪分子,政法机关统一认识、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犯罪分子。

在宣传方面,贵阳市采取了新闻通气会、市民恳谈会、热线电话、邮箱等方式,向市民介绍“两严一降”工作情况,征求群众意见,全力营造“人人都是平安建设者、人人参与平安建设”的良好氛围;以“平安社区”、“平安乡镇”创建为载体,组织发动辖区群众加入“红袖标”综治志愿者队伍,参与群防群治,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对平安建设的参与率。

“处早、处小、处快”的维稳模式

贵阳市积极探索建立统筹有效、指挥有力、整合资源的新工作模式,着力实施“四项机制”,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立体模式。

为了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从源头上做起,坚持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形成覆盖全市、上下贯通、条块结合、有效衔接、整体运行的工作格局,推动维护稳定工作向预防和化解两头延伸;坚持打好重大突出矛盾和信访问题“百日攻坚战”,排查的重大突出问题、省交办的重大突出矛盾和问题化解率100%,省委常委带队包案督导的问题化解率100%,刑事被害人遗体化解处理率为99.55%;积极调动和发挥各种社会资源有序参与矛盾化解,围绕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对积,认真抓好“平安和谐四区”建设,妥善处置四区矛盾纠纷。

为了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贵阳市各区(市、县)及市直部门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社会敏感类问题,重点围绕涉及对象、网络舆情、涉稳隐患、防范措施、应急处置预案等内容进行评估,确保针对性、实效性。

贵阳市创新了维稳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关于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维护稳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突出了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细化了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维稳工作的责任;探索建立维稳指挥调度机制,设立维护稳定工作指挥调度平台,将情报信息收集研判、紧急情况处置、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统一调度指挥等职能整合到平台上,使平台成为指挥调度全市重大维稳工作的中心和枢纽;健全维稳事件处置机制,建立分级处置制度,根据涉稳事件的性质、规模、敏感程度等要素,确定事件的风险等级,明确相应的牵头处置领导,实行分级处置;修订完善了《贵阳市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按照预案的要求和职责分工,妥善处置了贵阳市发生的涉稳事件。

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

贵阳市委政法委以中央、省委政法委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试点工作精神为指引,推出六项工作举措:推出联合接访、就地交办、联合化解、联合稳控工作举措;建立滚动排查长效机制,提前做好化解稳控工作;实行化中有稳、稳中带化、化稳协作、促进互动、共同完成的工作模式;扎实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加大救助力度;推行涉法涉诉案件评查责任查究制;强化源头治理,切实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发生。

贵阳市委政法委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与案件督察督办、评查追究相结合,加大源头治理,重视初信初访,把好“第一关”,加大跟踪重信重访的处理力度,消除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继续膨胀和发酵的可能,从源头上有效地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产生。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