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严厉打击危害群众餐桌安全犯罪行为,全年依法对261人动用“刑罚”;1年来共为1.9万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4.32亿元,被媒体誉为农民工讨薪的“河南模式”……连日来,记者走进省高级人民法院,亲身感受他们忠诚履职、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
【镜头】年关将至,新密市法院针对涉民生案件加大审执力度,推出“绿色通道”,对民生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执,力争让群众的合法权益尽早得以实现。该院还打破“坐堂问案”的固定模式,法官深入基层巡回办案,尽最大限度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切实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河南省法院执法为民的一个缩影,河南省法院开设这类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已经成为了常态。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河南省法院围绕大局,服务发展,忠诚履职,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的一年。
这一年,全省法院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忠实履行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这一年,河南省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635041件,同比上升4.12%。审结执结597474件,同比上升7.01%;全年共为1.9万人追回劳动报酬4.32亿元,让农民工兄弟有尊严地劳动、有体面地生活……
这组数据的背后,有全省法院重视民生,保障民生的新举措,有广大法院干警惠民利民、勤勉细致的新作为。河南法院常新的司法实践,处处透着浓浓的为民情怀。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阳光司法”劲吹清新之风
【镜头】
2013年11月初,省高院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人民法庭推行小食堂、小宿舍、小菜园、小图书室、小活动室“五小”工程建设,实实在在解决好基层法庭干警的吃饭、住宿和文体生活需要。记者获悉,省高院党组同时要求,在保障干警自身需要之外,小图书室可为群众和案件当事人提供查阅法律书籍资料等便利,更好地方便群众诉讼;小食堂可为交通不便、生活困难的案件当事人提供临时就餐。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高院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坚持思想引领,深化群众观点教育;坚持真抓实做,深入整改“四风”问题;坚持立足长远,建立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法院工作和司法作风呈现出新的面貌。
省高院党组把学习焦裕禄精神、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贯穿活动始终,体现法院鲜明特色。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征求意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共收集各类建议1200余条,制定整改措施49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与群众血肉联系。
下大力气纠正特权思想。全省三级法院建立诉讼服务中心,实现诉讼引导、立案受理、案件查询、诉前调解“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少跑一趟腿、少误一份工。开展正风肃纪整顿活动,18名态度生硬、行为骄横的干警受到严肃查处。大力实施司法救助,为21500多名生活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资金、缓减免交诉讼费用6523万元,让没钱的群众也能打得起官司。
下大力气扭转脱离群众的官僚作风。法官队伍建设是法院工作的“牛鼻子”。河南省法院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意见,开展司法作风大检查,公布举报电话。组成480个巡回合议庭,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巡回审理案件14万余件。组织法官走进37300多个村庄、社区,把矛盾化解在当地,把法律送到百姓身边,被群众称为不在编的“法官村长”。推广廉政亲情寄语,把亲人的叮咛放在案头、刻在心中。
忠诚履职能动司法依法作为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护航
【镜头】
2013年5月29日,全省金融审判工作座谈会在郑州举行。记者获悉,河南省三级法院均已设立金融审判庭,金融案件实行单独编号、集中审理,设立涉金融案件专家咨询库,金融审判专业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有力地护航了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年来,河南省法院严厉打击杀人、绑架、涉黑涉恶等严重暴力犯罪,审结案件4650件,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5640人。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2903名犯罪情节较轻的初犯、偶犯、未成年犯、老年犯等,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中央、省委查处腐败力度空前,人民法院严惩腐败责无旁贷。河南省法院重拳打击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审结案件1951件,判处犯罪分子2840人。加大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侵权犯罪的打击力度,审结案件648件,判处犯罪分子1026人。
强力破解执行难题。开展“倡导诚信、见证执行”活动,邀请代表委员全程参与,监督执结案件2158件,金额8.43亿元。建立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公开曝光1770人,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999人(次),司法拘留186人,对恶意转移财产、抗拒执行的67名“老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173人慑于法律和舆论压力主动履行义务。
主动服务经济发展。出台服务保障郑州航空港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指导意见,成立巡回法庭,审结涉及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土地征收补偿等案件13643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设立183个金融审判庭、合议庭,审结融资担保、证券期货等案件18112件,金额57.32亿元。开展定点联系、定向服务,6582名法官担任企业联络员,帮助解决法律问题。依法惩治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侵权、犯罪行为,审结案件1128件。
持续为农民工维权讨薪
让劳动者干活有尊严生活也体面
【镜头】
元旦前夕,全国首部以农民工讨薪为主题的微电影《山道弯弯》首发仪式在郑州长途汽车中心站举行。这部由省高院与新乡中院联合拍摄的微电影,以纪实手法再现了农民工讨薪的辛酸经历,为农民工依法讨薪支招。
近年来,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已成为扰乱经济秩序、破坏社会诚信、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
每到年末岁尾,为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取得劳动报酬,河南法院就会启动“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活动,至今这一活动已经持续到第五个年头。
2013年,省高院党组把替农民工讨薪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依法公正高效地办理好每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全年共为1.9万人追回劳动报酬4.32亿元,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被媒体誉为农民工讨薪的“河南模式”。
此项活动中,三级法院坚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免收诉讼费,免收执行费。制作全国首部农民工讨薪题材宣传片《山道弯弯》,在火车站、汽车站循环播放,为农民工讨薪支招打气。183个法院微博联动配合,营造全社会声援农民工、谴责欠薪的强大舆论氛围。果断动用刑罚,对16名恶意欠薪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地法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成功推出了一系列为农民工讨薪维权的新举措。如,巩义市法院设立小额速裁中心,打破了民事案件立、审、执相分离的传统做法,创新小额诉讼案件立、审、执合一模式,确保小额欠薪案件真正实现快立、快审、快执,一个月内办结20起案件,平均办案周期5个工作日。
1月15日,郑州某医院在鹤壁中院法官的主持下主动将判决赔偿款141667.4元及一审患者垫付的诉讼费用3372元一并交至患者家属的手中,鹤壁中院通过判后释法,成功化解一起医患纠纷案件,双方握手言和。
目前,全省法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争取政府、政协支持,加强与劳动保障、仲裁机构、工会、建设主管、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了共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合力,为农民工讨薪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用责任担起时代重托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镜头】
2013年秋季开学第一堂法律课开课,郑州七中的同学们收获多多,聆听到法官讲授的第一堂法律课,还喜悦地收到了“普法口袋书”——《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这是目前国内首部面向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漫画读本,是由省高院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同绘制、编撰完成的。“普法口袋书”进校园,成为“第一堂法律课”的一大亮点。
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应有之义。
一年来,河南省法院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严厉打击“瘦肉精”、“地沟油”、“毒大米”等危害群众餐桌安全犯罪,对261人判处刑罚。严厉打击制售假药犯罪,判处犯罪分子123人,让利欲熏心的犯罪分子付出自由和金钱双重代价,坚决保护好老百姓的菜篮子、粮袋子、药罐子。
加大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力度。目前,全省有2100多名法官担任着2800余所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举办各类法制讲座3560场次,30万名中小学生受到了教育。坚持每年开学第一天上“第一堂法制课”,广大法官走进2800多所中小学校,举办法制讲座、模拟法庭3500余场,受教育学生39万多人。拍摄《我想叫声妈妈》等法制微电影6部,制作《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漫画口袋书十万余册,发到中小学生、农民工子弟和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手中。
积极开展涉军维权,组织“送法进军营”活动,举办法制讲座94场,组织观摩庭审64次。拓宽涉军维权渠道,已建成183个涉军合议庭,17个涉军社会法庭,161个巡回法庭和服务站,化解涉军纠纷648件,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推动军地军民融合发展。
三级法院普遍建立微博、微信、微视“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为群众预约立案、案件查询、投诉举报提供网上全程服务。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活动,每月公布一次“赖账户”黑名单,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部署的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发挥刑罚威慑力,合力解决城市雾霾、水土污染、食品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依法保护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呵护好中原大地绿水青山。
持续创新提升司法公信力让审判权永远在阳光下运行
【镜头】
1月6日,郑州市西郊某建筑工地响起阵阵鞭炮声,这不是为庆祝工程竣工,而是庆祝被拖欠的80万元工程款、71万元农民工工钱被当地法院几经努力给追讨回来。工友们数着到手的执行款,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一幕生动的场面,被省高院官微@豫法阳光第一时间现场全程直播,让更多的农民工朋友分享了依法讨薪领到工钱的喜悦。
河南省法院全方位深化司法公开,率先实现三级法院裁判文书上网。目前,河南省法院共上网文书60万余份,点击量超过5000万次,被最高法院在全国推广。周强院长评价,“河南裁判文书网已经成为国际法学界研究我国司法制度的资源‘富矿’。”扩大“豫法阳光”微博影响力,粉丝数量突破650万,处理网民诉求4.8万余件,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十大法院微博”第一名。积极推行庭审过程网络视频直播,直播案件4.5万余件,3648起案件实现“三同步两公开”,让审判权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在三级法院官方网站公布法院地址,公开庭长、审判长、主审法官姓名及联系方式。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个例,不上网的案件要经过严格审批。探索诉讼资产网上司法拍卖,借助网络透明度,铲除串标围标、违法执行等暗箱操作。大力推进减刑假释裁判过程公开,省法院三分之二、中级法院二分之一以上的减刑假释案件实现开庭审理。实施人民陪审员“双倍增”计划,重大疑难案件和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邀请普通民众组成人民观审团参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创新减刑假释案件办理机制。成立全国第一个独立建制的减刑假释审判庭,推行开庭审理、裁前公示,选择典型案件直播庭审过程,10308件案件实现公开审判。严格规范涉黑犯罪、职务犯罪、金融犯罪罪犯的减刑假释,实行裁前报告、裁后备案制度,被最高法院在全国推广。
探索推行新型合议庭制度。为解决合议庭权责不明、合而不议等审判权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河南省在36个法院试行新型合议庭制度,构建以主审法官为中心的审判团队,变人人平均办案为优秀法官办案,变承办人“一人说了算”为合议庭共同负责、集体把关。(记者 谢建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