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政法系统庄严履行维护和谐稳定神圣使命

2014-01-21 09:46:1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日丽风和凝晓晖,万马奔腾入春来。当2014年的早春阳光洒向神州大地,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2013年,已浓墨重彩地载入了史册。一年辛勤耕耘,一年春华秋实,刚刚过去的2013年,全省政法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全力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过硬队伍建设,为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推进“两个率先”奉献了政法人的智慧力量。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刊登2013年全省政法工作回眸四篇,和广大读者一起重温2013年江苏政法工作走过的峥嵘岁月。

    稳定是百姓之福,是发展之基,是根本大局。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责任重于泰山。

    2013年,全省政法机关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力打击各种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有效防止重大政治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发生,依法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案(事)件,有力维护了全省和谐稳定大局。

    重拳出击严打犯罪

    2013年7月18日,苏州市吴中区法院第十法庭,“11·29”特大跨国电信诈骗系列案中涉嫌诈骗苏州沙某1260万元的六名被告人一字排开,接受审判。

    与此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姑苏法院和虎丘法院也在开庭审理此系列案。当天,共有43名首批被告人出庭受审。

    这一案例,是我省政法机关打击犯罪能力和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

    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打击电信诈骗、加强易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2013年,全省政法机关以依法惩治犯罪、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己任,在护佑民生、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6月,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迎亚青保平安”百日打防攻坚战,组织动员各级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全面发起强有力的打防攻势,依法严厉打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犯罪,深入排查整治社会治安乱点和公共安全隐患,严密落实治安防控和安全监管措施,维护全省治安大局稳定,保障了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安全顺利举办。

    10月23日,省高级法院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出台《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意见》。当天,省法院,苏州、南通中院,苏州市姑苏区法院、徐州市泉山区法院等五家法院,对11件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进行了统一公开宣判。集中宣判案件涉及22名被告人,约2000名被害人。

    涉案各被告人分别以投资煤炭生意、投资股票需要大量资金等多种名义,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诈骗或非法吸收资金,累计涉案金额人民币28亿余元。

    重拳出击,严打犯罪。2013年,全省政法机关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活动高发态势,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发案率保持全国低位、破案率位居全国前列,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案(事)件,有力维护了全省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法制化

    维护稳定要把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解决好,建立和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制度机制。

    早在2006年,我省就建立并逐步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多年实践证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是缓解社会压力的“减压阀”。

    2013年6月,作为太仓市年度实事工程之一的篮球公园建设项目在审批前向公众征求意见并在本地网站、媒体、拟选址现场进行公示。里外滩小区与朝阳小区百余名居民联名提交意见书:“在此建篮球公园可能破坏新浏河整体绿化环境,对小区周边交通及治安状况会造成影响,建议另行选址。”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承建部门专门聘请省教育建筑研究院专家,现场勘测、同类模拟、对比论证。太仓市委、市政府结合稳评结果,集体讨论决定将该项目迁址到更僻静处。

    2014年1月1日,苏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正式施行,在全国首次以地方立法的方式实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法制化、规范化、长效化。

    2013年我省出台了《江苏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试行)》,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医疗、教育等11个重点领域,全面实施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评估。全省各地努力对重大项目、重要决策、重点问题做到应评尽评,实现了全覆盖,对9735个重大项目实施稳评。

    深化大调解“柔性”维稳

    维护稳定,不仅要靠打击犯罪,“刚性”维稳,还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柔性”维稳,发端于我省南通市的“大调解”机制就是“柔性”维稳的范例。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和阿姨”调解室、三和调解室、陆锡铭调解室……近年来,我省独具特色的品牌调解室层出不穷,为“大调解”工作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有力促进了社会平安和谐。

    作为“大调解”机制的发源地,2013年,我省坚持好、发展好“枫桥经验”,坚持源头预防、关口前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有效防止和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以及案件、事件、事故的发生,使平安建设有了坚实根基。

    孩子做疝气手术,不料膀胱被缝合。去年4月,南通一家医院因手术失误引来一场医患纠纷,气急的家长准备联合亲属到医院索赔50万元,一起群体事件一触即发。

    作为第三方的南通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介入后,明确事故责任,经过两天的反复沟通,最终将赔偿额度降到双方都能接受的15.5万元,一场医患纠纷就此平息。

    全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大调解”机制,加强医患纠纷、征地拆迁、交通事故、劳资关系、环境保护等专业调处机制建设和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矛盾调处工作平台,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矛盾调处责任体系,50%以上的县级调处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全年共调解矛盾纠纷43万余件,成功化解率达95%以上。

    信“法”不信“访”

    涉法涉诉信访一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弃法转访”“以访压法”,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013年全省政法系统致力于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完善信访制度,规范信访行为,切实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重点案件1193件。

    南京市新嘉华贸易公司的李某曾上访反映,十年前其公司车辆在扣押期间灭失,为追回被扣押的车辆,多次前往有关单位讨要说法,但两个单位相互推诿扯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省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有关负责人接待了李某,听取情况并查看相关资料,对原处理过程进行评查后,认为李某反映问题有一定道理,扣押单位均负有一定责任,应该给予赔偿。在联合接访中心的及时协调下,扣押单位给予适当赔偿。李某对这一处理结果非常满意并写下“息诉停访承诺书”,这一上访十年的信访老案得以妥善化解。

    2013年12月,中央政法委在我省召开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其江对我省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省委政法委建立“三类重点案件六种主要情形”细化处理办法,把涉及征地拆迁、劳动保障等涉众或涉及政策的;司法有瑕疵,当事人得理不让人、诉求过高的;当事人拒不接受法律裁决、缠访缠诉的三类案件,具体区分为六种情形,逐一研究提出化解意见,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制定了政法机关之间、政法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重点解决信息互通、管辖争议、司法救助、违法处理、终结认定、移送退出等问题。

    省政法各部门明确了本部门受理和依法引导到其他政法部门反映诉求的具体情形,避免出现推诿搪塞现象,使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得到依法审查、受理,最大限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