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2:公私分明
作风建设的“总开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在这一段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了14个公字。道出了作风问题是腐败产生的根源,也指出了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总开关”。只有公字在心,才能在私利面前把牢自己,守住底线和红线。
李景平认为,公字当头是作风建设和预防腐败的“总开关”。作为领导干部,担任国家公职,理应秉公办事,最高境界就是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把作风问题与公私问题联系在了一起。2013年,在作风建设方面开了好头,关键是要一步步深化。柏维春表示,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首次明确把作风问题与公私问题联系起来,可谓抓住了腐败现象的“七寸”要害,反映了党对腐败及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更加系统更加深化。
公私问题的提出,抓住了当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本源因素。庄德水认为,从本质上说,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都表现为官员之“私”对国家之“公”的侵害,是官员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的后果。公私问题告诉官员,必须慎待手中的公共权力,把“公”作为基本的职业操守,不能以权谋私,更不能假公济私。
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纪律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决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到私人会所活动、变相公款旅游问题。重点纠正领导干部利用各种名义收受下属以及有利害关系单位和个人的礼金行为。加大执纪检查力度,及时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要改变作风,就要下猛药,出重拳,留不得半点情面,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是必要的。中央纪委监察部在1月10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指出,坚决纠正“四风”是去年反腐倡廉的一个重要抓手,对违反规定行为指名道姓通报曝光,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000多起,处理党员干部30000多人。同时以具体求深入。
近日,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正全力推进“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工作,北京市属公园内、杭州西湖景区内的私人会所被关停,让群众看到了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上不但有决心和信心,而且有行动,有实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