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乘警刘成明的“最后一次春运”

2014-01-20 14:24:5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档案】

刘成明,1954年出生,现为西安铁路公安局安康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民警。

【亮点】

●20年乘警生涯,他值乘列车总里程达7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转了将近20圈

●20年乘警生涯,他记满了22本工作日志

●他在列车上办理各类案件1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0多名

再有4个月就退休了,59岁的西安铁路公安局安康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民警刘成明在20年的乘警生涯中,值乘列车总里程达7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转了将近20圈。

1月14日,记者随同刘成明一道踏上了由西安开往怀化的1066次列车,耳闻目睹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春运。

托一把、扶一把、拉一把

小动作一下拉近了和旅客间的距离

尽管距离春运大幕拉开还有几天,但车站里、车厢中已是春运的节奏了。1月14日12时30分,距西安开往怀化的1066次列车发车还有1个多小时,刘成明早早来到站台,为即将开始的值乘工作做准备。又是一年春运时,对他而言,今年是他的第21次值乘春运。

刘成明,59岁,是安康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一名普通乘警。他先后担当安康至北京、安康至广州、安康至西安、西安至怀化线路的值乘任务,这一干就是20年。20年来,刘成明有一半多的时间都工作生活在移动着的列车上,用他的话说,“呆在车上的时间远比在地面上的时间多”。

13时10分,离列车发车还有半小时,为确保出行旅客的乘车安全,刘成明像往常一样,依次检查了列车上的消防设备、防火钩、配电室、照明电路、气压表……这套流程他已经重复做了20年。对很多人而言,列车常规安全检查枯燥无聊,他却非常“较真”,不放过每一个环节。

“都不要着急,慢点上!上车的旅客,请看好自己的行李物品。”13时30分,旅客们开始上车,刘成明站在车门口拿着扩音器向旅客一遍遍叮嘱着。回家过年,旅客随身物品比较多,他在旁边随时托一把、扶一把、拉一把,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温暖着素不相识的乘客的心,一下子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

直到最后一位旅客上车,刘成明与列车长又在站台上巡视了一圈,与站台上的民警进行了交接,这才踏上了1066次列车,开始了又一天的值乘工作。

支队领导考虑到刘成明马上就要退休了,本来让他今年在家好好陪老伴过年。“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刘成明的强烈要求下,根据2014年春节值乘安排表,他将在安康至达州的客运列车上度过春节。

身患多种乘警职业病

各种药瓶成了随身必备的“行李”

列车开始缓缓发动,多年的职业习惯立刻让刘成明进入“警戒”状态。他开始拿着扩音喇叭,挨个车厢巡视,行李架、衣帽钩、座椅下……

16节车厢,跑一趟400多米,来回就是800多米。春节临近,回家探亲的旅客多,过道上挤满了大包小包,连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搬起来都费劲,可刘成明往往一巡视就是好几个来回。他挨个车厢检查旅客的行李,看到行李架上有摆放不稳的就抬手帮忙放好,看到有旅客随意将手机放在桌子上就叮嘱请妥善保管好。他说:“我们懒了,警情就来得多了;我们勤快了,车上案件就少了。”

19时许,吃晚饭的时间,刘成明刚刚巡视完车厢,看到餐车里吃饭的人多,他也放下了手中的扩音喇叭,主动干起了帮乘务人员打饭的差事,与餐车工作人员一起端起了盘子,忙得不亦乐乎。同车的乘务员跟记者讲,“我工作这么长时间,见到的乘警中,老刘是最质朴的。他对大家都很热情,大伙有啥事叫老刘帮忙,准没错!”

晚饭和午饭一样都是两荤两素,红烧肉、碎末肉、土豆丝、腌黄瓜,尽管都是普普通通的饭菜,老刘却吃得很香。他说,“几十年的生活都习惯了,这样的饭菜已经很不错了。”

由于整天在列车上工作,作息时间完全被打乱,胃病和神经衰弱也成了乘警中最常见的两种职业病,刘成明也不例外。20年乘警干下来,各种药瓶也成了他上岗时随身必备的“行李”。

饭后,大家都在聊天,刘成明一个人静静的没有参与。他拿出手机想了半天,给老伴发了一条短信:“儿子打电话回家没?他回家的时间确定了没?”老刘的儿子在外地上班,平时难得回来看望老两口,今年春节说了要回来陪老两口过年,老刘也早盼着第一时间见见儿子,但又担心他回来的时候自己还在值乘。

“小词典”凝聚敬业精神

20年写出22本工作日志

晚饭后休息的时间,刘成明拿出工作日志,写下今天值乘的总结心得和需要重点注意的事情。20年乘警生涯,他记满了22本工作日志。

翻开他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的字迹,认真记载了他每天、每趟的工作情况。他每次出乘前都要制订工作计划,每趟值乘结束后都要进行小结,认真总结每趟值乘工作存在的不足,对下一趟值乘工作进行妥善安排,并将总结出来的问题及时汇总,列出整改时间清单,逐个解决。乘警支队领导曾经评价他的工作日志就是一本乘警工作“小词典”,多次在支队民警大会上推广他“日计划、周小结、月总结”的做法。

刘成明说:当乘警时间长,学习和注意的东西也多了,后来记不住就写在本子上,慢慢就成了这本“小词典”。正是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促成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不管是乘警应知应会知识,还是岗位职责,他都记得滚瓜烂熟,这对于一名59岁、只有初中文化的老乘警来说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

总有些事,刻骨铭心

20年做好事万余件

2009年9月15日,对刘成明来说,是他人生中最难忘的“痛”——父亲去世时,他在由安康开往达州的6065次列车上值乘,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记者在随行出车的当天得知,刘成明88岁的老母亲已在西安住院1个多月,因为年底铁路警力紧张,他没向领导开口请1天假,只是轮休时到医院陪陪母亲,母亲平时都由妹妹照顾。

记得1998年7月的一天,由北京开往西安的列车上,有一位孕妇在卫生间小产。刘成明听到呼救声立即进入厕所,迅速救起岌岌可危的女婴,然后立即广播通知,很快寻找到一位医生为孕妇接生,母女平安。为了感谢他,女婴得名“车生”。

2010年,由安康发往广州的列车上,一个小偷偷了一位旅客的1000元钱。当受害旅客向嫌疑人讨要被窃现金时,嫌疑人拿出一把尖刀并进行言语威胁。刘成明立即上前,与嫌疑人搏斗七八分钟,最终将其制伏。

……

据不完全统计,从警20年来,刘成明在列车上办理各类案件1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0多名,为乘客做好事1万多件,收到锦旗等100多面。

“有老刘,车厢最温暖”

帮走失儿童重返亲人怀抱

在值乘的时候,刘成明总是身体力行,主动服务旅客,他值乘时获得旅客的赞誉和表扬最多,有旅客赞叹道,乘坐这趟列车,深切感受到“和谐春风满车厢”。有一名旅客多次乘坐过老刘值乘的列车,他的一句话也许最能反映老刘的付出——“有老刘,车厢最温暖。”

车上的乘务员还给我们讲了几天前的一件小事:当1606次列车运行在西安至安康区间时,刘成明正好巡视到5号硬座车厢,看见一位两三岁的小男孩在车厢过道上不停地哭泣,边走边喊着“爸爸、爸爸”。当四周的旅客都说没看到与小孩随行的家长后,刘成明立即上前抱起小孩,哄着小孩别哭,并给他买来小零食。和刘成明慢慢熟悉后,小男孩说自己叫阳阳。刘成明马上通知列车广播寻找阳阳的亲人,又亲自用小喇叭在车厢中反复为小男孩寻找亲人,并抱着小男孩挨个车厢找寻,最后在1号车厢找到了仍在酣睡中的阳阳父亲。

刘成明说:“我这辈子没破过大案,没立过大功,遇到的都是琐事、小事。我只是想不负自己当初从警的承诺,对得起这身警服,对得起旅客群众。”

【他说】

“我们懒了,警情就来得多了;我们勤快了,车上案件就少了。”“我这辈子没破过大案,没立过大功。遇到的都是琐事、小事,我只是想不负自己当初从警的承诺,对得起这身警服,对得起旅客群众。”

【大家说】

“我工作这么长时间见到的乘警中,老刘是最质朴的。他对大家都很热情,大伙有啥事叫老刘帮忙,准没错!”

——乘务员

“有老刘,车厢最温暖。”

——乘客

(记者 阮仕喜 通讯员 刘卫国 杨长空)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