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转
——江苏连云港中院推进司法公开纪实
网上立案查询,互联网直播庭审,裁判文书上网,微博沟通民意……一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扎实推进立案、审判、执行和法律文书全流程公开,扣住“大数据时代”的脉搏,将审判权置于阳光下运转,工作亮点频现,举措精彩纷呈。
2013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80002件,同比增长19.15%;审执结72159件,同比增长14.48%。在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审判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以公开放大公正效应,展现司法自信,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微博平台加强民意互动
快捷、开放是新媒体时代司法公开和民意互动的新要求。2013年10月8日,连云港中院率先开通新浪官方认证微博“@连云港法院”,到12月9日全市两级8家法院全部开通官方微博。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发布重要讯息、及时回复民意关切,迅速成为推进司法公开、加强民意沟通的网络新支柱载体,受到网友的追捧。目前,“@连云港法院”微博已有粉丝2.7万名,发表微博图文信息210条、视频3部。开通首日即现场报道了中院宣判生产销售特大新型“地沟油”案,第一时间图文直播宣判过程和结果,引起热议。2013年12月18日,东海法院一审宣判李某兄弟状告《喜羊羊与灰太狼》动漫制作人案,市县两级法院进行微博直播,央视新闻、新华视点等众多微博进行了转发。之后400余家媒体给予了报道、评论,普遍肯定法院判决,认为“这个判决责任划分合适,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发挥微博宣传功能的同时,连云港两级法院官方微博还注重提升服务功能,将微博打造成联结群众的“桥梁”。针对一律师反映某基层法院对律师安检问题,连云港中院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到微博舆情通报后,当天上午就专程到该院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
庭审直播放大公开效应
庭审是案件审判的核心,一年间连云港中院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微博等全媒体方式直播庭审,大力开展“法院开放日”、“万名群众听千庭”等活动,收到显著效果。2013年,在全省各法院中首次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公众高度关注的重点案件进行庭审现场直播、深度报道,在全国形成声势,有力地放大了司法公开的社会效应。2013年间,全市两级法院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群众走进法庭旁听庭审,共有13288人次旁听了1079件案件的庭审。市中院共接待苍梧晚报小记者、媒体记者、普通群众参观法院16批次300余人。
庭审公开就如同一面镜子,把法官和庭审晾在群众面前,请群众挑毛病。通过大力加强法庭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连云港两级法院所有的法庭都实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庭审公开成为常态。2013年全市法院共在互联网直播案件庭审294场333件,直播数占全省统一直播平台的46%,列全省第一。
网晒文书倒逼司法公正
早在2010年底,连云港法院就已开始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发布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市两级法院已通过法院门户网站发布生效裁判文书13137份,2013年上网的生效裁判文书占到结案裁判总数的26.38%。网友@灵刺儿在微博中评论道:“‘@连云港法院’推行阳光司法,让我们普通老百姓看得到每个感兴趣案件的判决书,提高了我们的法律信仰。”
“网晒”裁判文书,成为了连云港法院“倒逼”法官责任心和司法公正的重要工作举措。当前,随着“阳光司法”的需求提升,连云港中院“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适时开通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了网上立案和案件信息查询。同时,将生效裁判文书上网作为结案的必须程序,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查询案件信息和判决结果,为涉诉群众提供极大的便利,也让审判全流程在阳光下运行变成现实。(盛 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