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黄昏,气温降至零下1摄氏度。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百万庄北里,下班的居民陆续回到家中。这个小区有12栋楼房没有暖气,居民只能靠煤炉取暖。经过岁月的磨砺,这些楼房如今地基下沉、电线老旧、市政设施老化,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一位穿着警服的女民警走出警务工作站,走向那几户她心里总放心不下的居民家。
她叫陈晶晶,是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展览路派出所展览路百西社区的一名片警。3年前接手这个没有技防建设、没有物业公司、没有封闭式管理的“三无”社区时,陈晶晶觉得“能坚持干一年就是胜利”,可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年多。在这3年多里,陈晶晶下工夫最多的地方就是盯住了用煤炉取暖的几十户居民,在她看来,这是关乎百姓生命安危的大事。
2013年6月,西城区启动了百万庄北里居民住房改善项目。得知老街坊们的住房条件终于能得到彻底改善了,陈晶晶打心里高兴。不过,项目推进需要一段时间,这个冬天,老街坊们还需要在老楼房里度过。“越是在节骨眼儿上,越要提高警惕。”刚一入冬,陈晶晶就忙活起来了。
第一轮先下片儿。原本陈晶晶手里有一份前任社区民警留下的台账,谁家用煤炉取暖都有档案记录。“但新增的怎么办?”楼房居民习惯把蜂窝煤放在楼道里,陈晶晶就用“扫楼道”这个“笨办法”查找新增煤炉取暖的居民家。
第一轮摸底过后,陈晶晶开始第二轮的“特别关注”。用煤炉取暖的居民大多是老年人,残疾人、孤寡老人居多,他们有时就把烧完的蜂窝煤放在报纸上,一不留神很容易出现危险。“96岁的蒲奶奶跟保姆一同居住,老人除了用煤炉还用电暖气,长期开着很容易引起火灾。李大哥是位残疾人,一个人住,也得多留意一下……”陈晶晶念叨着几户需重点关注的居民,只要有空就会到他们家里看一下,有时候一天能去好几回。
2012年11月,为预防居民煤气中毒,西城区启动了“温暖一号”行动。陈晶晶在宣传预防煤气中毒时,除了询问一氧化碳报警器的使用情况、张贴安全提示这些“必选动作”外,她还加入了一些“自选动作”:把一些预防煤气中毒、防火防盗的小知识编成顺口溜印在自己的名片背后,每去一户她都会主动留下自己的名片,方便居民联系到她。
当了3年多片警,陈晶晶负责的辖区没有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件;在她的推动下,90%的楼门安装了楼宇门;社区内156个天井全部封闭,杜绝了从天井入室盗窃案件的发生。(记者 胡爱华 通讯员 卢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