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文化随笔

登临狼牙山

2014-01-17 16:12: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马海霞

从北京走进河北易县,就像古时坐着轿子由故宫到菜市口,沿途绵延洒落着风景,眼里没有留一点儿空隙间距。就在看着路边绿油油的冬麦田和望不到远处景象的不尽兴中,看到了一条小河,加上易县这个地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词句就蹦了出来。一经介绍,果然此处即为历史的彼处。

想当年,荆轲临风仰面西南,双手置于身后,身姿因怀里揣着匕首而挺拔向上,目光炯炯处泪光闪亮,凛然而悲壮地对着初冬的易水决绝告别。悲怆而果敢,“悲壮”一词便在无数送行人心里呱呱坠地。想必此时亦为荆轲当年,河水未结但风寒有力。易水流过,历史沉寂在某个角落。一转身,几曲离歌。壮士不在,江山安好。

不觉中,经几处柿子树林,看到了玫瑰园指示牌,过了柿子节、葵花节、莲花节的宣传牌搭起的拱形长廊,便与狼牙山相遇。

狼牙山脚下仰面上看,找不到一颗狼牙,我自嘲对狼牙山的曲解。不过,山毕竟是山,灰色的硬朗和裸露的冷峻,还有一排瀑布。看山是山,陡峭是客观的;看水是水,不知源头,但流动并转为瀑布成景,已是不错的山水。山水美的几个因素都有,如此也就足矣。对于一个草原来客而言,喜山乐水是叶公好龙。

我担心体力不支不想爬山,但是几个经常相谈甚欢的同学兴致盎然,一时兴起,我犹豫中自己说:挑战一把。如此,便加入了登山队伍。有爬山经验的同学还介绍了爬山的正确呼吸法,我没采纳,与结伴同学只顾说说笑笑地走,因为忘记往往是解脱的最好方法。所以,走走停停,遇小摊便凑上去看看,见小吃就买些尝尝,哪里是什么赶路爬山,完全是一种不知所为不知所向的涣散漫步,在陡直的地方气喘吁吁,感觉到了心脏与腹部共舞和谐;在歇脚处倚石而立,张望远眺,囚在丛立山林,我看不到山也看不到水,只觉得好似被吞噬的渺小的我,微粒一样漂浮在山之无限大中。同学几个互相逗笑取乐,年长的鼓励,年幼的携助,一路欢笑,三个小时的攀登,心里愉悦,脚下生风。登上峰顶,似乎自己也可以指点江山,看远处山连绵、云缭绕,赏近处崖陗立、雾开合,心中亦有“江山多娇”之感慨。尤其是与同学相携相行,听同学高歌飞扬,恍惚回到了那个看着红日朝阳齐心共勉的革命年代。如此我便想,“豪情万丈、壮志凌云”定是登上高山远眺万里萌生的豪迈。没有登山时,我认定这两个词是形容词,形容人的精神与理想;登上了山,我觉得这两个词是名词,用以说明人的感觉与感官。“山高人为峰”不是霸气,而是志气。

山顶看山,山势起伏、远近呼应,山高崖陡,路经的一仞奇峰,在蜿蜒深谷中因峰顶石头大于山基而引人注目。山是什么样的山?水是哪里来的水?没有了答案。

乘缆车下山,不仅省了体力,少了双腿的忐忑,而且见到的另是一番别致风景。坐在缆车里,山在底下仰看着我,我在空中俯瞰着它,悬崖峭壁、山谷劲松,山体上横着的纹路、竖着的裂隙都看得清楚。山之大,非一双眼睛看得清,而心之阔,非一方山水装得满。收在眼里的是风景,装在心里的是豪情。登山,不为风景而去;风景,不为登山而异。存在与感动,是两个世界的对话,感动与存在,是一个世界的声音。

下山再望,瀑布依然清欢、高山依然险峻,而此时非初到彼时,此山亦非来时彼山。因为登临,我看到了山后面的丰满。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