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除夕免费是否“可以有”
今年除夕不放假,高速公路应否免费成为热议话题。全国31个省份,18省份已明确除夕高速不免费,12省份待定,之前有免费意向的黑龙江于14日下午明确表示,除夕当天收费。对于黑龙江交通部门之前“何苦大过年的还让人交钱”的表态,有的地方交通部门指责“黑龙江的做法是不讲政治”,有的指责“除夕高速免费涉嫌福利歧视”,还有的在接受采访时愤愤不平,“你们应该采访的是黑龙江,问他们为啥要这么做?”
免费就是“不讲政治”?
乔志峰
1月14日的《法制晚报》报道称,黑龙江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王刚说:“现在还没正式发布高速除夕免费的消息,被媒体炒作,我们有点没办法操作了。早上我看到媒体说我们‘不讲政治’,真的压力好大。”
为了将除夕高速收费进行到底,一些地方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一致”,并各逞其能,炮制出了诸如“高速免费涉嫌福利歧视”之类的奇葩理由,千方百计为自己的收费行为寻找借口。面对黑龙江这个“另类”,有人甚至不惜给其扣上“不讲政治”的大帽子,其愠怒之情溢于言表。
那么,什么是“讲政治”、什么又是“不讲政治”呢?通过查找“三讲”资料发现,“讲政治”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诸多方面。我们不妨对照高速免费这个事儿来判断一下:除夕高速免费,违背了什么政治方向,违反了什么政治纪律?难道收钱才是正确的方向,免费就“跑偏”了?这真让人对某些人的政治立场产生困惑——他们到底是替既得利益者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某些人的所谓“讲政治”,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我是看不懂。
唯一跟“不讲政治”有点沾边的,是黑龙江方面确有“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不足之嫌——别的地方都收费,他们非要鹤立鸡群、独树一帜,不仅让别人很难做,同时也等于变相揭穿那些“高速免费涉嫌福利歧视”之类的借口不过是瞎掰。也太没有“大局观念”了嘛,也太不顾“哥们义气”了嘛。
其实,除夕高速该不该免费、能不能免费,一点都不复杂。目前高速公路的经营权在各地方,都是成立相关的高速公路公司来管理,地方对高速公路收费完全有自主权。归根结底,这是一个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利益之争,跟所谓的“讲政治”不沾边。让利于民,就免费;与民争利,就坚持收费。如此而已。
在中国,“不讲政治”这严重性众所周知。但跟“维稳”、“特色”、“国情”一样,“讲政治”不能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更不能任由某些人将其异化为“打击异己”、维护既得利益的工具。否则只能让公众看不懂、想不通,反倒影响了“讲政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权威部门不能沉默
止凡
除夕不放假的假日新规甫一出台,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定是高速公路捣的鬼”,因为除夕可以不免费了。事实证明,除黑龙江一度有意向自除夕中午开始免费外,其他省份大多站在了不免费的阵营里。不仅两方站队数量严重不成比例,不免费的理由更是让人无语。面对呼唤免费的滔滔民意,地方交通部门不仅置若罔闻;黑龙江交通部门也被当作“业内叛徒”一般,大有群起而攻之的势头。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在高速公路应否免费的一片混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除夕高速免费的混战一片本身不难理解;令人费解的是,站在前台的不是高速公路企业,而是地方交通部门!地方交通部门本应站在中立视角,避免沦为高速公路代言人,不是吗?那么,抨击免费政策的地方交通部门,是不是真的站在了中立而公正的立场上?
除夕高速免费政策,究竟是“讲政治”还是“不讲政治”,免费地区与不免费地区交通部门的这场混战,需要有一个权威裁判——《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制定者,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不应继续躲在幕后保持沉默,而应站到台前发出声音。尤其是,地方交通部门“除夕高速公路免费涉嫌福利歧视”这一指责,等于是将整个节假日免费政策都给否定了。
当除夕高速应否免费的社会争议甚嚣尘上,地方交通部门甚至为此公开“打架”,制定政策的五部委,理应及时针对民众关切给出一个权威说法。即便不能推出全国统一的免费政策,至少也应对地方的免费意向表个态,别让其因为从善如流而戴上“不讲政治”的大帽子。除夕高速应否免费也许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是民众关切而权威声音缺失,体现的却是一些部门对民情民意的关注不够与互动不足。
还有十多天就要过年,希望有关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交通部门“打架”也不应再僵持下去,过一个“祥和”的春节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