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胡爱华
——【档案】——
张新宁,37岁,中共党员,1998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危险物品管理支队二中队中队长。曾荣获个人三等功3次,多次获个人嘉奖。
难题一:如何提升爆炸物品的本质安全?
解题:引入电子雷管技术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爆炸物品的本质安全性,减少爆炸物品流失到社会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对接到“解题”任务的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危管支队民警张新宁来说更是道难题。他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专业,对爆炸物品研究完全是个门外汉,但是他就是有股子爱钻研、肯学习的劲,没几天的时间,他的办公桌上、电脑文件夹里就堆满了从各种渠道搜罗来的成百上千份的国内的、国际的关于爆炸物品的研究资料。
张新宁了解到,爆炸物品引爆最早使用的是火雷管,只需一根导线和一个打火机就能引爆,安全性极差。2003年以后,启用电雷管引爆技术,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爆炸物品流失到社会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张新宁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全身心地投入到引爆技术的研究中。最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张新宁提出引入电子雷管技术,利用电子雷管内装有的智能芯片,设置专用起爆器和起爆密码,通过智能芯片控制雷管起爆的管理思路。
通过反复试用,电子雷管既可通过技术控制,进一步增强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减少电子雷管流失社会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可能,体现社会效益;而且又可通过精确控制时差,提高炸药的爆破效能,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体现经济效益。2012年8月17日,张新宁参与的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电子雷管技术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上的应用研究通过了专家验收。
难题二:如何确保收缴流散在社会上的爆炸物品处置、销毁的安全?
解题:建立废旧爆炸物品全程社会化处置模式
收缴流散在社会上的爆炸物品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及时销毁收缴爆炸物品也是确保首都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确保处置、销毁安全,一直是公安机关时刻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新宁从管理创新的角度认真研究、深入思考,提出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专业优势的总体工作思路。自2002年以来,经过10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通过与专业公司签订商业合同的方式,由专业公司提供处置收缴爆炸物品服务,逐步将原有的危险性大、专业处置能力不强、凭经验操作的民警全环节处置模式转变为由专业公司提供收缴爆炸物品排除、运输、储存、销毁全环节技术服务和公安机关进行全程安全监管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收缴爆炸物品在处置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几率。
通过走专业化处置道路最大限度地整合了社会优质资源,消除安全隐患,为构建世界城市积累了危险物品专业化处置经验。其间,这种处置收缴爆炸物品工作模式也被外省市公安机关所借鉴。
难题三:如何提高民爆行业爆破施工的安全性能?
解题:推行专业化爆破服务模式
在民爆行业,企业“小、散、低”状况由来已久,由于民爆资源配置的过度分散,形成了生产经营集中度低,安全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局面,如何提高民爆行业爆破施工的安全性能?
张新宁提出了由专业爆破公司为其他矿山提供统一爆破服务的模式。在提出该模式后,张新宁并没有强行推广,而是亲自到矿山公司与负责人商谈,向其讲明由专业公司进行爆破服务,矿山公司不仅可以减少爆破安全投入,而且由于专业公司爆破效率高,还可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
经过半年多的试点,矿山公司发现专业爆破服务为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未出现任何问题,也就逐步接受了这种服务模式。该模式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了既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又降低了爆炸物品的本质风险,公安机关监管力量也更集中。经推广,北京市昌平、怀柔等5个区县已实现了由专业爆破公司统一进行爆破作业的方式。
——【数字】——
1260——参加工作以来,张新宁参与了10余项关于爆炸物品安全监管技术革新的工作。其间,还指导专业公司处置收缴爆炸物品现场1260次,销毁各类收缴的爆炸物品1万余枚,未出现任何问题。
0——2007年以来,张新宁所在的二中队不断完善爆炸物品各项管理制度,北京市未发生1起爆炸安全事故,也未出现爆炸物品丢失或被盗、被抢案(事)件。
——【声音】——
“我感觉张新宁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日常工作中有一股肯钻研、爱学习的劲儿,能够将技术手段转化为日常的管理能力,体现了工作的专业性与技术性。”
——同事丁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