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七:关于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的讨论
2013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向纵深发展,思想理论界高度关注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在研究中进一步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一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当前的资本主义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当前资本主义已经进入“金融帝国主义新阶段”,具有垄断性、金融资本主导性、停滞、危机等特征。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当前资本主义成为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和新自由主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也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新阶段是高度虚拟化走向泡沫化的国际超级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二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发酵,2013年6月在纽约召开的全球左翼论坛的主题是“为生态转型和经济转型而努力”,表明连西方一些左翼学者都认为,当前资本主义处于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交困的局面中。国内的学者们认为,经济持续低迷,贫富两极分化加剧,金融资本的寄生性和掠夺性日益加深,环境和生态危机不断恶化,财政赤字无节制膨胀,垄断资本对民主政治和社会舆论的操控加强,霸权主义和军事干涉盛行,这些弊端相互交织和集中爆发清楚地表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并非一般的周期性危机,而是系统的制度性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总爆发。
三是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案。有的学者认为,面对持续不断的危机,欧美各国政府试图运用国家力量“重塑资本主义”,但政策屡屡破产。美国推出了数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是通过滥印美钞合法地获取别国财富,但无法摆脱财政问题困扰。国会两党、府院间的政治斗争一度导致政府被迫关门,政府关门和债务上限危机交织,不仅使美政治体制运作陷于瘫痪,也将危害外溢于整个世界,充分暴露了美政坛政治极化加剧、社会结构性矛盾激化的弊端。欧洲力图削减社会福利,为政府解套,但至今仍在债务危机的泥淖中挣扎。有的学者认为,面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无论新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预主义,都显得力不从心。实行新自由主义,难以解决资本主义经济所固有的失业、经济危机和贫富分化等严重问题;实行国家干预主义,会损害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损害资本主义经济的活力。
学者们认为,在资本主义陷入困境的地方,往往最能显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发酵的欧美国家,各类国际论坛剑指资本主义痼疾,探讨现实危机出路和替代方案。人民大众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作用与组织形式,全球和各国财富的贫富分化及其负效应,国际经济组织的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等问题,成为这些论坛的主要议题。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问世,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全球正义、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以及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等问题。
热点八:关于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长期以来,对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评价一直是思想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中央隆重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中央有关部门举办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把纪念活动推向高潮。思想理论界围绕对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从整体上看,思想理论界对毛泽东同志评价客观,对毛泽东思想认识深刻,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和问题。学者们认为,全面地历史地公正地评价毛泽东同志,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必须站在党和国家的角度。以个人得失作为评价毛泽东同志的标准是简单的实用主义态度,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完全不可取的。
学者们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系统论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个活的灵魂的基本内涵和时代要求,历史地看待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强调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新形势下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提供了根本遵循。学者们强调,对毛泽东同志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政治问题。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要承认和纠正这些错误,但他不愧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只讲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与历史地位,丑化毛泽东同志伟大的历史形象,实质是对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否定,是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丑化,必然导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也必然导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否定。我们应当永远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有学者反映,一段时间以来,否定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割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成为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功绩与历史地位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此,学者们强调,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十分显著的,为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打下了重要而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前的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连续不断而又有所不同的两个历史时期。不能将这两个历史时期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互相否定。
学者们指出,否定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思想和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历史的思潮背后,实际上是近年来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作祟。任由这股思潮泛滥,势必会混淆人们的历史观,搞乱人们的思想,甚至可能出现社会动荡。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等领袖人物,搞历史虚无主义,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针对当前否定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思想的种种言论,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加强对广大人民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学生的历史教育。
热点九:关于党风廉政与法治中国建设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迅速推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思想理论界受到广泛好评,也成为思想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是关于党的作风建设。学者们对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纠正“四风”等一系列举措给予积极评价,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普遍表示认可,一致认为作风体现党的性质、代表党的形象,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央八项规定和整治“四风”的举措,展示了新一届领导人实干兴邦、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的风格,映射出中国未来施政动向。在充分肯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于改进作风的可持续性表示出一定程度的担忧,担心抓作风转变是“一阵风”,担心以形式主义反“四风”等。
二是关于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初的反腐讲话中强调,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这些思想观点受到理论界的好评。学者们认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表明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反腐败取信于民的关键。多数学者坚信,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随着各项反腐制度的完善、社会民意的不断汇聚,一定能放大反腐正能量,让未来的反腐斗争更有成效,带给社会更多的廉政信心。
三是关于法治中国建设。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年初明确发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号召,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学者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勾画了更加清晰的奋斗愿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指明了前进方向。
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中国,有的学者表示,建设法治中国决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有着十分丰富内涵的真实目标,其最基本的要素是宪法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和最大权威的中国,是全体公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的中国,是政治清明、经济富强、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中国。有的学者认为,建设法治中国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要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要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要使每一名公务员和普通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学者们表示,实现中国梦,法治是最根本的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建设法治中国勾勒了改革整体框架。建设法治中国,行动就在当下。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奋力建成一个法治中国,创造法治建设的中国奇迹。
(作者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