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重庆市监狱局:真情贴近基层 真心服务群众

2014-01-13 18:37:5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重庆法制报 

  重庆市监狱局党委副书记、政委陈姚(左前二)陪同执法监督员到基层监狱调研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监狱局党委坚持以贯彻市委“五个专项行动”为着力点,以整改“四风”问题为主线,把解决“四风”问题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推进业务工作、解决制约发展难题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整改台账各项整改措施,整体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整改机制 注重活动实效

  教育实践活动中,市监狱局将公开、公示体现在活动全过程,建立了挂牌整改机制,明确了整改部门、责任人和时限;建立了“公示-整改-公示”的机制,实时公示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和整改方案,及时通报整改进展情况,将整改的全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建立了群众意见建议解释答复机制,将个别因政策因素不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反馈信息至基层监狱等形式,从政策规定等方面进行集中解释答复,积极消除基层单位和民警的困惑,取得理解和支持。

  为增强民警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市监狱局将“面对面”与“背对背”结合起来,通过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和调查问卷表、设立专线电话、内外网专用邮箱等方式,最广泛地征集意见建议,听取真实的声音。

  为提高专项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监狱局积极减轻专项活动形式上的要求,没有硬性要求各单位制作展板,不强制下达简报任务指标,不安排或要求基层提供专题片等宣传资料,没有组织开展现场观摩评比等活动,要求各监狱在整理活动档案时不过多在装潢制作上下功夫,减轻了基层负担。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贴近监狱中心工作来开展,紧密结合监狱工作职能,扎实组织开展了服刑人员亲属“大走访”活动和“宣法规释疑惑、解难题促改造”专项行动,通过活动架起了监狱与服刑人员亲属沟通的桥梁,既推进了教育实践活动,又促进了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

  推动清理整治 狠抓作风建设

  针对表簿册较多的问题,市监狱局按照摸底、调研、精简三步骤,分报表、簿册、审批表三类别,积极进行清理规范。经过认真调研、审核,进一步清理、精简,目前,各基层监狱上报市监狱局的表簿册由155项减少为71项,减少率为54%。在会议管理上,市监狱局对机关各处室召开的会议进行统筹管理,一般情况下开套会,并缩短会议时间,局机关与去年同期相比共减少各类会议48次,并制定了《会议会务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与此同时,市监狱局积极清理、从严控制各类文件、调研文章和简报数量,截至目前,局机关与去年同期相比共减少各类文件36 件,简报19期;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和简报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公文审核、简报种类和行文数量、行文程序。

  针对有些制度不适用或过时的问题,市监狱局坚持务实、管用的原则积极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在对现有制度先后进行两次清理的基础上,3次召开专门会议对建章立制工作进行部署,建立了建章立制台账。为了保持制度的严肃性,对需废止的制度进行了认真核对,对废止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修订及新建制度坚持几上几下、广泛征求基层意见,确保出台的制度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具有可操作性。整改落实中该局机关各处室共清理制度245个,拟废止制度51个、拟合并修订制度45个、拟新建制度11个。目前,共有3个制度已经出台并下发执行,需进行合并、修订及新建的制度已经全部形成初稿,正反复征求意见并组织修改。

  针对机关作风问题,举办了礼仪讲座,强化机关民警接人待物的礼仪意识;实行局领导开门办公,建立起常态的交心谈心和慰问走访制度,积极关心生病、家庭发生变故的基层监狱领导和机关民警、老干部,增进了机关与基层、领导与民警间的情感距离;制定了局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每2个月对局机关各处室进行检查通报,加强机关日常管理,杜绝“庸、懒、散”现象,促进机关规范化管理;把“三公经费”作为整改重点,制定了《公务车管理办法》和《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从严控制公务接待,管住公车违规使用、铺张浪费,跑冒滴漏,截至目前,该局机关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同比分别下降37.92%、20.73%、27.98%。

  强化信息公开 切实服务群众

  为扩大监狱工作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市监狱局积极完善监狱公众信息网,将能够上网公示的规章制度一一上网公示,方便群众查询。全市各监狱积极建立服刑人员日常表现、重大疾病、行政奖励、减刑、释放等重大事项向服刑人员亲属告知制度,增强了狱务公开力度;以发放宣传资料、寄送告知书、当面宣讲沟通、现场解答疑问等多种方式,向服刑人员亲属宣讲监狱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活动中编印《监狱狱务公开宣传手册》2万余册,开展“法制基层行”活动10余次,发送法律法规政策资料9520份;组织开展了“走进监狱”活动,主动邀请执法监督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及服刑人员亲属等走进监狱,亲身感受监狱的公正文明执法,提高了公众对监狱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度。

  针对接见大厅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市监狱局积极组织开展提升服务窗口形象活动,制定了加强服刑人员会见室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理顺会见室管理职能,推行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为来自偏远山区、路途遥远、家庭贫困的服刑人员家属办理手续,安排会见;加强候见大厅、亲情会见室等“窗口”单位建设,各监所累计投入100多万元资金优化环境,增添遮雨篷、饮水机、休息椅、急救包、书报刊等便民设施,高温酷暑天气为群众配备防暑降温药品及饮品,在办证厅、等候厅配置空调、电视、物品寄存柜等便民利民设施,向服刑人员亲属免费提供复印;组织开展了“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水”服务活动,推广限时办结、首问负责、AB角工作等服务制度。

  解决服刑人员的家庭困难是促进服刑人员积极改造、主动改造的重要手段,市监狱局在服刑人员亲属“大走访”和“宣法规释疑惑、解难题促改造”专项活动中,民警累计上门走访服刑人员亲属1092名,接续亲情200余起,解决低保、拆迁赔付、子女就学、婚姻家庭纠纷等100余起,开展义诊100余人次、专业心理咨询48人次,为贫困服刑人员家庭送去各类物资合计23万余元, 1名服刑人员及亲属自发写给监狱一封感谢信。

  解决实际问题 凝聚队伍力量

  针对基层对管理工作提出的意见,市监狱局制定出台了《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积极推进科学决策;组织修订了《监狱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办法》,对基层监狱“三定”工作进行明确规范;将部分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科技信息科民警调整等问题放权到基层监狱,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监狱的自主管理水平;将原有的每季度10个考核组更改为3个考核组统一考核,考核细则由过去的136条精简为现在的71条,精简幅度为48%,进一步优化了考核模式;组织起草了《局机关借用人员管理办法》,对借用基层民警的工作进行规范和从严控制,努力缓解基层警力紧张的问题。

  针对影响监狱工作发展的问题,市监狱局积极加强请示汇报和沟通协调工作,采取座谈会、上门协商等形式,加大对监狱布局、服刑人员行政奖励政策、减刑幅度和假释比例等问题的研究力度;积极开展工作调研论证,组织召开短刑犯管理工作座谈会,调研当前短刑犯关押的现状,探索科学管理模式;着手制定重庆市监狱系统《执法工作标准化手册》,绘制监狱执法标准网络图;将各监狱呈报服刑人员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审批次数由原来的每月1次变更为每月3次,对于紧急保外就医的情况审批时限一般在24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下3个工作日内完成,形成定期审批机制,方便了基层办事。

  针对基层及民警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监狱局积极调研切实整改,启动了监狱领导班子配备工作,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积极组织开展副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比选等前期准备工作,拟于2014年上半年及时充实各监狱领导班子,并指导10个监所开展科级干部比选、竞争上岗工作,选拔了90名科级干部,夯实监区、科室基层班子;推进勤务模式改革,先后在3个监狱开展了勤务模式调研,两次召开勤务模式改革调研座谈会,努力优化勤务模式改革方案,尽力使民警得到更充足的休息时间;探索建立队伍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了《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实施办法》,起草了特困民警帮扶办法,积极开展困难民警职工慰问活动,努力形成政治激励、精神勉励、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激励体系;努力改进培训工作,大力加强岗位实用性培训,起草了《民警在职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管理办法》,并把处级领导干部培训和心理健康培训纳入了培训工作规划。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重庆:传达学习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及全国检察长会议精神
·重庆三中院二维码技术服务司法
·重庆检司协作为百姓挽损695万元
·重庆三级法院集中执结一批民生案件
·重庆綦江: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有序推进
·重庆110去年受理报警求助160万起

·重庆110去年受理报警求助160万起
·重庆警方:六种情形可申请急事急办服务
·[重庆]2013年政法综治工作盘点
·重庆高院:以活动实效提升司法公信力
·重庆法院开展“迅雷”行动集中执行涉民生案
·[视频]重庆:刘学普在市检察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