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起案件的庭审现场,专门设立了同声传译台。严银海 摄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有54个少数民族,因此,双语法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审判任务。近年来,甘肃法院系统千方百计招录双语人才,但报考者少,招进来的更少。
为此,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梁明远提出“对少数民族法官进行在职培训,从现有法官中培养双语人才,是现阶段最为现实可行的途径”。2013年,甘肃高院经过多方努力,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设立了甘肃省法官培训学院甘南分院。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在甘南分院挂牌成立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着力培养服务当地的实用型双语法律人才。
■打破瓶颈
培养双语法官刻不容缓
在甘肃藏区曾经发生过这样的笑话:基层法院请来的藏语翻译在向藏族群众解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中的“煽动”一词时,不得要领,上下晃动着胳膊说,“就是这样扇动”,让人一头雾水。
近年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维护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大幅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主要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交流,案件审理和执行的各个环节要有能够熟练运用民族语言的法官或翻译人员。然而像上述令法官无奈的场景时有发生。
双语法律人才短缺、通晓民族语言的干警短缺,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法院审判事业发展的瓶颈。
这组数字最能说明双语法官紧缺的窘境:民族地区共有法院26个,干警1300多人,但能够承担一般性双语工作的仅有34人,能够承担开庭口译和法律文书翻译的不到10人。特别在藏族地区,这一矛盾更为突出。
在夏河县法院,能用藏语对话交流的干警有好几个,但能承担开庭和法律文书翻译的只有1人,他就是全国优秀法官、民事审判庭助理审判员才让旺杰。
才让旺杰除了承担审判工作外,还承担着全院其他庭室案件的开庭和法律文书翻译工作。繁重的工作量使才让旺杰有些吃不消,而全院仍有很多案件因双语法官紧缺不能及时审理。
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藏族群众来法院手脚并用地比划着,急得一头汗,而接待法官却一筹莫展,只能等着院里仅有的几位双语法官赶来翻译。
夏河县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俞君威告诉记者,双语法官不仅是语言通,在心理上也要具有贴近性。开展法律宣传或者案件调解时,群众对不熟悉藏语的法官显得不太信任,对藏语法官的劝解则更容易接受。“加之藏族群众诉至法院的多为婚姻案件和人身赔偿案件,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习俗的法官,更易与当事人拉近距离,更能了解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和想法,结合民俗的调判更能让当事双方信服,有利于案件执行。”
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官迫在眉睫,民族地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在全国和省“两会”期间呼吁建立双语人才培训基地。
■多方协力
双语培训基地终建成
2011年6月,甘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向州委、州政府进行了汇报,并向甘南州发改委提交“关于申请建设甘南州少数民族法院干警双语人才培训中心的立项报告”,同时向甘肃高院党组作了专题汇报。
甘肃高院党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培训费用等因素,同意在少数民族群众相对聚居、地理位置特殊、双语法官力量薄弱的甘南州设立民族语言人才培训中心,就近培养甘南州兼顾全省的双语法官及审判辅助人员。
2011年12月12日,甘南州政府批复在舟曲县建设甘南少数民族法院干警双语人才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后更名为甘肃省法官培训学院甘南分院、甘南藏族自治州法官培训学院。省编办批准了学院建制,核定了编制。
最高人民法院、甘肃省委省政府、甘肃高院和甘南州县党委政府均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从立项审批、土地划拨、资金筹集到建成使用,始终给予大力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家新在兰州曾专题听取甘肃省法官培训学院甘南分院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并指派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宣教部部长董文濮专程到舟曲指导建设工作。
舟曲地处甘、青、川三省藏区的中心区域,与青海、宁夏、西藏、四川、陕西、内蒙等少数民族地区在地域上毗连,海拔较低,气候宜人。距离红军长征松潘战役旧址、若尔盖草原、天险腊子口红军长征革命纪念地等红色教育基地较近,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场所。兰渝铁路和成武高速建成后,到周边地区交通将更加便利。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在此设立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
学院依托西北民族大学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师资及学科专业优势,引进优秀的教学、管理人才,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打下了基础。
■发挥优势
打造复合型法官队伍
2012年5月,甘肃省法官培训学院甘南分院在“藏乡江南”舟曲奠基动工,一年后的7月2日竣工,为甘肃民族法官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甘肃省民族法官培训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2013年9月1日,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投入使用。9月2日,甘肃高院第一期藏汉双语培训班在这里开班,来自全省各级法院的74名法官参加了为期15天的集中培训。目前,基地已连续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近千人参加了培训。
在第一期藏汉双语培训班上,甘肃高院副院长张萍明确提出双语法官的培训目标:“双语法官培训要坚持提升政治素养、锤炼能力素质、切实转变作风的原则,加强政治思想培训,引导干警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加强双语法官能力素质培训,从审判工作实际出发,丰富培训方式,完善培训内容,着力打造复合型的双语法官队伍。”
参加了此次培训的才让旺杰感慨地说:“这样的培训对我们太重要了,学习内容有党的十八大精神,有藏语言翻译,有审判实践训练,课程安排得比较合理。通过在法官学院专门的培训,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打开了工作思路,提高了审判实践能力。”
2013年11月2日,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正式揭牌启用,翻开了甘肃乃至全国民族法官教育培训的新篇章。
今后,培训基地还将重点承担对民族地区现职法官和辅助人员进行藏、维吾尔、蒙古、哈萨克等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培训工作,还要承担甘南州法官队伍教育培训和省内其他民族地区法官的续职、任职、晋职资格培训、预备法官培训、审判执行业务培训、学历教育培训等任务。
说起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今后的发展,梁明远充满信心:“培训基地立足民族地区,服务民族地区,突出藏汉双语法官培训,一定能充分发挥地理、师资等多方优势,为全国藏族地区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双语法律人才。”
(记者 潘 静 通讯员 曾哲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