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河南

河南法院重拳出击打击恶意欠薪纪实

2014-01-13 08:32: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让正义的脚步赶得更快

——河南法院重拳出击打击恶意欠薪纪实

一边是辛勤劳作的农民工拿不到工资,挨饿受冻、无钱回家,另一边是恶意欠薪者花天酒地、逍遥自在。

一边是交通肇事的受害人躺在床上没钱医治,另一边是肇事者隐匿、转移财产,拒不支付医药费、赔偿金。

一边是申请执行人拿着生效法律文书,等待着公平正义的到来,另一边是欠账者想方设法“躲猫猫”,让公平正义蹒跚难行。

迟到的公平正义会消磨社会对法治的信心,伤害老百姓对司法的感情。河南法院在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中,剑指失信被执行人,重拳出击,目的只有一个:让公平正义的脚步赶得更快!

“快”字当头 马上就办

“涉民生案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执行办案不能四平八稳,不能按部就班,必须‘快’字当头,马上就办。”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的话掷地有声。

全省法院优先安排人力物力,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执行机会,快速执结一批涉民生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对涉民生案件做到快立、快查、快执、快结,推行即立即审即执的“一站式”服务;开展办案竞赛,评选十大执行办案能手,激励一线执行干警快办案、多办案、办好案;综合运用提级执行、指定执行、交叉执行等措施,努力攻克重大疑难案件。

“快”字的背后是执行干警的加班加点、超常规工作。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一起案件时,执行局长罗浩带着干警与时间展开赛跑,4天时间辗转六千公里,对被执行人及其下属单位133个银行账号一一甄别、查询,对散布在多地的10余处财产线索进行筛选,终于查到隐匿的银行存款453万元,及时划扣到法院指定账户,圆满执结了这起涉及四百余名农民工工资的重大案件。

“严”字当头 势如霹雳

“徒法不足以自行”,严格执法是维护合法权益、正确实施法律的重要保证。面对着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面对着恶意欠薪行为,河南法院硬起手腕,打出一套“组合拳”,势如霹雳,为弱势群体撑起一把司法保护伞。

开设“曝光台”,联合河南电视台对12起拒不执行的涉民生案件当事人进行集中曝光;公布“黑名单”,将20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进行公布,实施信用惩戒;依法惩失信被执行人,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该罚款的罚款,该拘留的拘留,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开展见证执行,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见证重大、复杂案件的执行,凝聚方方面面的合力,争取社会各界对法院执行工作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活动开展以来,河南全省法院限制高消费157人,限制出境21人,罚款83人,拘留37人,对3起拒执刑案进行了公开审理,有力整治了欠债不还行为。

“暖”字当头 温情司法

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但司法行为却是有温度的。在涉民生专项集中执行活动中,河南各级法院在狠抓执法办案的同时,也把为民惠民暖民的举措落实到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各级法院院长率先垂范,亲自为农民工讨薪、发放工资款,亲自指挥重大疑难案件的办理,带头到工地厂矿巡回办案、走访案件当事人。

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经济确有困难的申请执行人缓、减、免收执行费,为到法院参加开庭、听证的外地特困当事人免费提供食宿。

加大执行和解力度,尽可能的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避免和而不解、案结事不了问题的出现。

对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的案件,法院采用小额垫付的方式,让群众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回家过年。

河南高院还和新乡中院联合拍摄了反映法院为农民工讨薪的公益微电影《山道弯弯》。该片取材于法院为农民工讨薪的真实案例,由法官亲自参演,剧情曲折,真实感人。电影日前开始在全省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户外电子显示屏播放,让观众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全省各级法院还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出动宣传车、开展法律咨询、邀请代表委员等见证执行等方式,加大正面宣传,引导社会舆论,仅1月6日至10日,省、市电视台就集中播发涉民生案件采访报道72条,各类报纸刊登新闻、消息、评论108条,在全社会掀起了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的高潮。

(闫嘉文 安丽萍)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