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司法公开“助推器”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 坚
■亮点回顾
2013年初,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新一届党组决定,在全省法院开展为期三年的审判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三化”年活动,得到省委高度重视和关心。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从全省法院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中统筹8000万元,用于法院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过去的一年,全省法院建设科技法庭、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升级改版审判流程管理软件、建设执行指挥中心等,并以保障执法办案为主旨,基本完成了高清视频会议项目和远程提讯项目建设,有力提升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在推动深化司法公开工作、促进司法公信力的提高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和经济发达地区法院相比,安徽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差距。随着安徽经济的持续发展,全省法院的案件受理数快速上升,2013年已突破50万件,案多人少的矛盾压力越来越大。省高院党组要求全省法院务必变压力为动力,要瞄准一流水平,敢于弯道跟进,大胆使用最新技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档次,形成安徽法院的特色和品牌,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压力,提高审判的质量和效率。
新的一年,全省法院将在硬件基础建设方面下功夫。全面建成法院四级专网、视频会议、高清科技法庭、远程提讯、省高院和各市中院“云计算”数据中心等设施。
着力在打造司法公开三大平台上下功夫。安徽高院已经制订了《全省法院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三大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时间安排,全省法院要严格按照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找差距、填空白、补短板,确保全省法院三大平台一体建设、整体推进。同时,要丰富公开的形式,广泛使用网站、微博、短信平台、语音电话、科技法庭等载体,拓宽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要实现公开的双向互动。
继续在软件系统开发、推进应用方面下功夫。全面推进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开发完成网上诉讼服务综合应用平台,打造阳光法院、亲民和便民法院;完成全省法院审判管理软件的升级改版,开发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软件,全面实现网上办案;推进执行查控平台建设,加强与银行、房管、工商等部门协作,实现执行查控信息网上流转。
■专家点评
司法公开纵深化的有力抓手
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 李明发
近年来,安徽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健全公开机制,创新公开方式,拓宽公开渠道,取得了明显效果,涌现出一批全国和全省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但省高院新一届党组清醒地看到,与先进地区法院相比,与形势任务的要求相比,安徽的信息化工作有着很大差距。而信息化是制约司法公开的重要因素。这里有发展理念上的差距,更有司法公开所依托的信息化平台尚不完备。司法公开的推进离不开科技强院、信息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安徽高院党组及时提出要打造安徽司法公开升级版,要求全省法院抢抓机遇,主动应战,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跟进。
安徽高院在信息化建设中,牢牢把握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的要求,围绕中央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这是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司法公开深度和广度的生动实践,是坚持群众路线、践行司法为民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重要途径。通过公开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一方面可以产生倒逼作用,强化责任意识,促进各级法院不断加强建设和管理,督促广大法官自觉提升综合素质和司法能力,实现公正、文明、高效司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法院工作透明度,促使执法办案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公众的检视,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
·安徽砀山民警自编自演喜剧小品获好评
·安徽:八项规定立说立行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安徽高院加强代表委员联络工作
·[视频]安徽:公安厅长突击检查
·安徽安庆大观区法院构建“765”群众工作法
·安徽宿州:三项举措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安徽宿州:三项举措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安徽固镇:民警为群众办理新车注册登记
·安徽六安裕安运管热情服务受称赞
·安徽宿州公交候车亭改造惠民生
·安徽芜湖弋江区交通民生工程助力城镇化
·安徽肥西综合整治农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