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注定会载入成都这座城市和成都公安的史册。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和四川省公安厅坚强领导下,一支全力护航成都“五大兴市”战略实施,与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相适应的公安队伍逐渐成长、成熟。
这一年里,《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和西部国际博览会安保一线,民警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仍然历历在目。经历世界顶级盛会的安保洗礼,成都公安积累了独具特色的大型活动安保维稳模式。
这一年里,成都民警义无返顾奔赴“4·20”芦山地震灾区,挺进“7·10”都江堰特大山体滑坡前线,展开救援。
这一年里,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还有成都民警在群众心中沉甸甸的分量。在这背后,是2万余名公安民警、消防官兵、武警官兵和无数社会治安综治力量的辛劳付出。
护航——
“首位城市”的发展与荣耀
“站在新的起点远眺,中国的未来成就成都的未来,成都的梦想融合中国的梦想。”党的十八大后,成都确立了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率先建设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美好蓝图。
如何紧跟成都现代化、国际化步伐,担负起全省“首位城市”发展的守卫者和促进者重任,成都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提出了以建设 “平安成都”为主题的“一二六二”工作思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交通先行”位居成都“五大兴市战略”之首,“做好缓堵保畅工作,是成都公安服务‘五大兴市’战略最重要的任务。”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左正说。
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达313万辆,每月新增上牌车辆2万辆,在道路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对此,市委、市政府做出“交通先行”的重大决策,全市公安机关肩负重大考验。在保障“两快两射两环”重大工程建设中,全市公安机关全警参与,仅交警部门就出动警力9345人次、车辆1003辆次,全力保障二环高架作业。通过科学实施二、三环之间“尾号限行”,创新“全域用警、异地执法”,强化智能交通指挥等一系列缓堵保畅创新举措,在2013年全市社会公众和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中,市民对交通出行满意度达到88.16%,位列各项测评结果第一。
在推进“立城优城”战略中,全市2万民警以城市建设参与者和服务者的身份,按照“突出维稳、治安为重、以人为本”思路,全力确保“北改”工程顺利推进;经认真筹备,天府新区公安分局正式挂牌成立,担负起护航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财富之城,成功之都”,2013年中外来宾齐聚蓉城,世界的目光聚焦成都。三场高规格的盛会在成都召开,成都警方举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以超常的付出,全面实现“安全第一,万无一失”。
2013年6月,成都获得国务院批准,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成为中国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第四城”,为实施“全域开放”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都警方深挖内部潜力,强化管理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创新便民举措,从理念到素质进行着与这座城市相匹配的提升。出入境办证大厅新推自助填表机,24小时自助服务受理设备让群众“零等候”完成港澳通行证办理,开通“淘宝便民服务超市”;户籍管理部门实现了市域外户口迁移“当场办结”,市域内户口迁移 “一站式办结”,开展 “5+1”周六、节假日延时服务措施和双语服务岗;交警部门依托214个成都警邮便民服务站,全面启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和人像比对系统,实施 “流程再造”,使群众平均办理电子警察抓拍违法的时间从3至4小时缩短到20至30分钟……成都警方倾力助推着成都“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
“新一线城市”榜首、 “中国形象最佳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2013年,成都加快改革发展,收获系列荣耀,以全面开放的姿态在世界级舞台上精彩亮相。
创新——
警务改革给力平安建设
“110吗?快来!”2013年10月29日11时许,成都市西二环一辆轿车与电瓶车发生擦碰,轿车司机用刀捅伤对方后驾车逃走。成都市公安局“处置街面恶性暴力案件快速反应突击队”第六小组闻警而动,从接警到追击,从挡获再到移交派出所,整个处置过程仅用了21分钟。这支24小时机动备勤的快速反应突击队伍,是成都警方为适应当前反恐工作和打击恶性暴力犯罪的需要,改革警务机制,于2013年10月28日组建的。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这句流传在群众口中的俗语,说明了人民群众对成都警方治安防控能力显著提升的认同。
为深入推进“平安成都”建设,去年以来,成都公安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为根本出发点,把群众的呼声作为“行动指南”,对严重暴力犯罪 “零容忍”、“零懈怠”。通过进一步完善扁平化决策指挥、区域联动以及“四位一体”合成作战机制,快侦快破了备受海内外关注的武侯“10·8”英籍活佛被杀案等一系列大要案件。
2013年8月25日21时许,一名持刀男子在一环路北四段附近突然向路人行凶,造成5人死亡。金牛分局曹家巷派出所值班民警闻警而动,快速反应,53秒钟拦截下嫌疑人,果断将其制伏,避免了更多无辜群众遭到伤害。事发后,成都警方全力参与抢救伤员,连夜攻坚查明案情,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既要集中力量破大案,更要立足辖区破小案!”成都市公安局多次强调。针对“两抢三盗一诈骗”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侵财类犯罪,成都公安积极创新战法,剑指“小案”侦破,从各警种单独作战、各自为战、单一模式作战向整体作战、网上作战、多元模式作战转变,提高了对侵财犯罪的精确打击能力和攻坚克难能力。2013年1月至11月,全市共破获各类侵财类案件18752起,与2012年同期相比上升11.6%,其中,破获电信诈骗案件同比上升101.7%。
在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破案会战”专项行动中,成都警方先后侦破了“奥克斯广场发生公交劫持事件”等制造传播网络谣言案1429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934名。
“老百姓反映什么治安问题最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2013年成都市公安局建立完善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机制,集中整治一批突出治安乱点,对娱乐场所违法问题大力推行异地用警模式,并实行网上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深化区域警务合作,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全市20余处治安重点地区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同比分别下降47.4%、46.4%。
成绩的取得,是创新机制的结果,是践行法治的印证。成绩的背后,是科学谋划平安建设工作,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抓实——
打造规范化、现代化、职业化过硬警队
如何不断深化平安建设,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成都市公安局党委通过各种形式,对外征求意见建议,对内听取民警心声,先后搜集意见建议540余条,梳理出“四风”表现36条。
只有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办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才能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基层基础建设始终是平安建设的根基,也是平安建设的力量之源。
在成都市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59个移动警务平台配发到全市各区(市)县,实现了屯警街面,更贴近百姓,方便服务群众;全市重点部位增设2000余个高清天网监控探头,完成了80余个公安监控中心升级改造;16个区 (市)县、279个派出所的办案区改造完毕;深入推进基层所队“五小工程”建设;市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升格为副局级单位,全市各区(市)县局全部设立出入境管理大队……
围绕“规范化、现代化、职业化”,以备战全球瞩目的《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为契机,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开展现代警务理念、外事礼仪、警务英语、规范执法等培训数千次,成都公安队伍建设开始了一次从理念到素质、从汲取到创新的全方位升华。
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培训和软硬件升级,给矢志“打造一支与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相适应的过硬警队”的成都公安装上了强力“引擎”。
2013年8月1日,成都成功申办2019年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成为亚洲第一个主办这一赛事的城市。11月12日,5名民警光荣入选中国维和警队,出征南苏丹。以成都市公安局3名民警担当主力的四川代表队,在全国公安机关法制员业务技能竞赛中,以全国赛初赛第一名的成绩,从全国公安机关33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
“爸爸,我完成任务就回去看你……”2013年9月21日晚,正在执行世界华商大会安保任务的特警胡强得知父亲病危后眼圈通红,继续执行任务。当完成任务交接后,已是22日1点多。从特警驻地到都江堰的86公里路上,从摩托车把手传来的冰凉直透心扉,虽经雨夜狂奔,胡强仍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
抢险救援、打击破案、盛会安保……作为保护城市安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尖兵,每一名公安民警都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
在成都,沙河源派出所民警刘军是众所周知的英雄,他的故事在街头巷尾广为传颂。当街拦截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临危不惧抓住嫌疑车辆不撒手,被歹徒撞成重伤,抢救10天,在众人关怀中挽回性命。
平安梦实现的背后,更多的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无名英雄,他们为捕凶缉顽不辞辛劳、殊死搏杀;为解救被拐妇女儿童千里追踪、废寝忘食;为群众排忧解难呕心沥血、关爱有加……
2013年,成都市公安局共有176个集体、8373人次受到上级表彰和记功、嘉奖,涌现出了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的特警支队和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得主 “中国好人”刘军、“感动四川十大人物”李婷华、“成都好特警”杨普、“泥人交警”湛力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一腔热血铸警魂,万般柔情系百姓。回望2013年,2万成都公安民警用智慧和勇气迎接挑战,筑起了平安成都最坚固的基石;用创新和执著把握机遇,推动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也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赞许和口碑!(谢良奎 蒋波 王德祥)
·成都:公安司法联动成立治安纠纷调解委员会
·科技强警 智慧安保 成都公安收获平安“财富”
·成都公安苦战四百日夜收获平安“财富”
·成都公安110延伸双语服务
·成都公安:火车站候车 8种防盗抢攻略
·成都公安提醒 酒后不能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