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电话报警后,报警人的实时方位马上显示在电子地图上,指挥中心会派最近的警车前去现场……如今,湖北武汉已迈入警务 “e时代”。1月2日,记者从武汉市公安局获悉,2013年武汉市公安机关通过信息化手段破案达81.6%,创下新高。
接警后警情“可视化”
————【案例】————
“110吗?我的电动车刚刚被盗了。”2013年11月28日20时许,武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同时,报警人赵先生的方位已准确显示在处警民警面前的电子地图上——古田三路广电江湾小区门前。
处警民警点击鼠标,全球定位系统地图显示,古田四路警务站的2辆巡逻车正在周边巡逻,离报警人最近,处警民警直接向路面巡逻车发出了调警指令。几分钟后,一辆巡逻车到达现场,带上赵先生沿古田三路展开追击,另一辆巡逻车则从相反方向包抄搜索。不久,民警发现一中年男子骑着赵先生的电动车仓皇逃窜,最终民警将男子抓获。
————【应用】————
武汉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有关负责人介绍,350兆无线数字集群电台、城市视频监控、警用地理平台、全球卫星定位等一系列高科技信息化装备的整合应用,实现了警情“一键定位”及对报警点周边警力的“可视化”、“点对点”精确指挥。
2013年,武汉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通过快速反应,指挥调度街面巡控警力,共破获现行违法犯罪案件454起,抓获嫌疑人492名,其中在逃人员 242名,破案数同比上升275.2%。
海量信息中揪出飞车劫匪
————【案例】————
2013年10月8日12时许,祝女士下班回家时,被2名骑摩托车的男子抢走价值6000余元的金项链。
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强,作案前拆掉了车牌,得手后立即逃之夭夭。现场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民警调取案发地周边30余个探头的视频,连续观看了5天,拼接出嫌疑人作案时的活动轨迹,再从警务信息平台中查询比对人员、车辆、地点等基础信息。在海量信息的反复比对中,嫌疑人范围逐渐缩小。2013年11月13日14时许,民警在一网吧里将嫌疑人王某、李某抓获,一举破获飞车抢夺案件7起。
————【应用】————
警方介绍,运用海量基础信息打击犯罪是警方常用的手段。一条条看似不起眼的信息,在实际工作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截至2013年底,武汉市公安机关综合数据库信息总量达101亿条,为打击犯罪、管理服务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
“警务通”一夜查获两名在逃人
————【案例】————
2013年12月24日,江岸分局“鹰眼巡警”郭宏文车组22时30分在一路口巡逻时,发现一男子形迹可疑。男子自称刘某,民警把信息输入“警务通”查询,几秒钟后,民警手中的“警务通”上显示出刘某照片,与其相貌明显不符。
男子自知躲不过去,只好说出了真实姓名为李某。民警再次输入信息后,“警务通”随即发出“嘟嘟嘟”的报警声,民警立刻将男子控制。原来,“警务通”显示,李某因涉嫌一起故意伤害案被十堰警方网上追逃。
当天23时50分,郭宏文又通过“警务通”传输过来的照片,在某酒店一楼大厅将正坐在沙发上喝茶的在逃嫌疑人何某逮个正着。
————【应用】————
移动“警务通”以智能手机为终端,采用规范的安全措施接入公安信息网。
目前,武汉市公安机关已为一线民警配备移动“警务通”1.1万部。2013年,武汉市警方通过移动“警务通”查询比对1200万次,采集信息120余万条,查获违法犯罪人员6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