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省政法机关大力推进“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司法改革和过硬队伍建设,组织实施社会治安整治七大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矛盾纠纷“百日攻坚战”,有力维护了全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明显提升,社会治理取得新进展,全省群众安全感达93.80%,比2012年提高2.06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综合满意度达93.68%,比2012年提升了0.88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满意度继续“双提升”;政法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执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基层基础和保障条件切实改善,涌现出一批好的经验典型和先进模范人物,保障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继续得到加强。 “双强化、双化解”活动载体 全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全省政法机关积极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双强化、双化解”活动,持续推进多轮“攻坚战”,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妥善处置了一批群体性事件。
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工作全力推进。大力推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铜仁经验”,重点推动全省“5个100”工程、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等1460个重点项目、重大决策开展风险评估,评估后暂缓实施21个、不予实施6个。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综合施策。大力推广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余庆经验”,制定出台《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隐患动态排查化解稳控处置“四位一体”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工作意见》、《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充分发挥各级矛盾纠纷调处组织、综治工作中心(站、点)以及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作用,排查调处纠纷333123件,防止纠纷激化4762件;公安机关调解治安纠纷136477起;法院调撤一审民商事案件72368件,调撤率70.42%。
集中攻坚化解取得重大战果。强力推进集中化解矛盾“百日攻坚战”、“涉法涉诉信访积案集中化解”等专项活动。在两轮“百日攻坚战”中,省委常委包案督导的168件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164件,化解率97.62%;省维稳办排查梳理交办的712件重大突出矛盾和问题化解711件,化解率99.86%;省联席办梳理的4160件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4135件,化解率99.4%。社会治安整治七大行动 深入推进“平安贵州”建设
全省政法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社会管理创新暨“平安贵州”建设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平安贵州建设意见》,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建设平安贵州治安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严打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战果。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73462件,破案70197件,批捕20157件,起诉23765件,审结22704件,同比分别上升2.6%、8.6%、1.64%、3.38%、5.31%。挂牌整治的治安乱点279个,整治改好276个。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落实“天网工程”建设资金53.97亿元,10万个视频监控探头和1万个报警点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建成治安卡口3543个;配备巡逻车2295台;全省共有巡逻防控力量230544人。各类学校(幼儿园)建警务室3931个、治安岗亭9381个、配备专职保安29400名,二级以上医院已有102家建立了警务室。中心城区技防入户率达69.19%;楼群院楼值班守护率达84.58%;农村综治中心户长、十户联防覆盖率达85.52%;机关单位保卫值守率达95.78%。通过完善防控体系,全省“两抢一盗”案件同比下降0.8%。贵阳市通过开展“两严一降”行动,“两抢一盗”案件下降18%,其中抢劫、抢夺分别下降42.2%、48.3%。
平安创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省新命名平安市(州)3个(累计命名4个),其中平安先进市(州)2个;平安县(市、区)82个,覆盖率93.18%,其中,平安先进县14个;平安乡镇(街道)1545个,覆盖率97.94%;“平安和谐四区”(矿区、库区、工区、林区)2005个,覆盖率83.17%。据省统计局调查测评:2013年全省群众安全感为93.80%,比2012年上升2.06个百分点,实现连续6年稳步提升;9个市州的安全感首次全部达到90%以上;88个县首次全部达到85%以上。安全感达到90%以上的有84个(比上年增加22个),占全部县(市区)95.45%,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职能
全省政法机关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三化同步”主战略,充分发挥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职能,为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保驾护航。
打击经济犯罪力度加大。全省公安机关共侦破金融诈骗、合同诈骗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2665件,同比上升19.2%,批捕426件,起诉426件,审结370件。
依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成效明显。全省法院共受理一审民商事案件119347件,审结103871件,同比分别上升10.19%和11.88%;受理一审行政案件1892件,审结1561件,同比分别下降1.41%、上升6.92%;受理执行案件37128件,执结31087件,执结率83.73%,执结标的61.33亿余元,同比分别上升6.04%、11.1%、10.19%和114.3%。
预防和查办职务犯罪深入推进。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各类职务犯罪案件920件1156人,挽回经济损失1.68亿元。其中贪污贿赂案741件,渎职侵权案179件;大案804件,要案44人。查办商业贿赂案64人,查办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246人,查办涉及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679件863人。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保障投资安全”、“百日助推重大工程项目”等专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挂牌督办、跟踪预防重点项目408个,保障了8600亿国家投资安全。
行政管理和便民服务群众更加满意。推进行政审批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1项,下放审批权2项,政法各部门分别出台了多项便民利民措施,开辟办证办事“绿色通道”,推行“一网式”、“一站式”便捷服务。公安机关认真清理了户籍办理、出入境管理等行政收费项目24项。
法律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司法行政机关共办理公证业务104331件,律师共办理各类案件115797件,为6866家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省司法厅牵头组建“招商引资和产业园区发展律师服务团”等5个律师服务团。
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围绕以县为单位同步小康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同步小康驻村”等帮扶活动,下派挂帮工作组88个,下基层3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0376起,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9442个,投入和协调资金2678万余元。认真做好“同步小康创建”监测体系中以打击犯罪、服务经济发展、提高群众安全感为重点的“社会安全指数”监测。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源头问题 大力加强社会治理
全省政法机关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以创新促管理,以重点带全面,整体推进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更好推进。计划实施19个项目,已实施18个,到位资金4.9亿余元,到位率93.55%,完成投资3.1亿余元,完成率74.44%,已实施完毕8项。
社会管理试点带动效应明显。大力推广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贵阳经验”,培育发展了关岭县上官镇“五零工作法”、毕节市朱昌镇集成创新群众工作“六零六好”经验、黔南州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五大工程”、遵义市道真县精神障碍患者“三分法”服务管理、贵阳和遵义专门学校等一批新亮点。
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迈出新步伐。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积极推广“居住证”制度,认真落实“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措施。建成阳光工程企业217家,集中安置11687人,分散安置1448人。建成接收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专门学校5所,在建3所,有学生470人。建成专门收治患艾滋病等特殊传染疾病的犯人监所监区6所。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出监出所必接制度和经费,接回率为75.30%,安置18850人,帮教11840人。
“两新组织”的服务管理切实加强。积极培育发展中介类、公益类、慈善类社会组织,扩大“两新”组织的党建覆盖率,推动综治组织和工作向“两新组织”覆盖和延伸,推广贵阳“和谐促进会”建设经验,引导“两新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互联网管理成效明显。以推行二代身份证上网和网吧“实名制”管理为重点,以“净网行动”为契机,积极加强对各类网站和网络环境的治理,重点整治网络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活动。共查办案件442起,刑拘354人,治安处罚155人,批捕807人,清理违法有害信息16788条,落地调查821人,依法处理147人。
见义勇为事业发展壮大。全省除因行政区划调整的花溪区、观山湖区外,实现了见义勇为组织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共募集见义勇为基金1.1亿元,表彰见义勇为先进典型3987个(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