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乌鲁木齐市基层司法所为农民工撑起“保护伞”

2014-01-08 17:01: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疆法制报 

    年关临近,依然有农民工为讨要工钱东奔西走不能返乡。在他们维权过程中,基层司法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他们撑起“保护伞”,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2013年,乌鲁木齐市80个司法所300多名司法行政干警,扎根基层尽职尽责,全年调处各类疑难纠纷1700余件,为农民工挽回元经济损失6500多万。

    近日,记者走访了乌市部分基层司法所,一面面锦旗记录着司法所的维权成效,一个个故事折射出大家工作的辛苦。

    及时调解工伤纠纷

    “真心实意为农民工等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的责任。”2013年12月31日,乌市米东区芦草沟乡司法所所长李军说。当日,他们成功调解一起农民工工伤纠纷,帮助农民工魏力追回4万元伤残赔偿金。

    刚满18周岁的魏力是甘肃来疆务工人员,2013年跟随包工头尚某做安装小工。2013年11月19日,魏力在施工过程中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脊椎骨折。

    事发后,尚某垫付了部分医疗费,之后便不愿再支付任何费用。魏力无钱治疗,其家人跟尚某进行了多次协商,均未达成协议。在此过程中,魏力的亲友多次聚集在乡政府。李军多次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调解,但双方互不让步,调解陷入僵局。

    12月31日,李军再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认真倾听双方的要求,并详细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做双方工作。最终,尚某同意赔付魏力各项赔偿金共计4万元。当日,双方签定协议,赔付款到位,魏力后续治疗得到保障。

    托起公平正义天平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北站街道司法所“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服务之家”,用服务为民的信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托起了公平正义的天平。

    2013年11月18日,孙卓等10人来到“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服务之家”,称他们为余某盖好了房子,但余某一直拖欠17200元工资。最初约定5月15日前结清,但余某一拖再拖。

    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与余某沟通,余某承认欠工钱,但称手头没钱。农民工不能返乡,矛盾随时可能激化。工作人员多次与余某沟通,对其进行劝说。最终,余某将所欠工资全部支付。

    为农民工捐衣捐款

    来自疏勒县的艾某,2013年一直在安宁渠镇四十户乡给包工头刘某打工,但刘某尚欠艾某2万多元工钱未付。12月25日,因打听到刘某在二工乡三工村给别人建房,艾某特意从四十户乡赶到三工村讨要工资,因一直联系不到刘某。他手里只有刘某出具的一张结算清单,无法讨要工资,他到三工村调委会要求解决。因仅凭一张结算清单无法认定艾某与刘某有雇佣关系,调委会劝说艾某走诉讼程序,但艾某不愿意起诉。

    艾某在讨要工钱时缺衣少食,三工村调委会副主任张保云找来大衣,自掏腰包并发动身边几个人捐赠几百元给他,并多方打听,查找刘某的下落。

    加班为农民工解忧

    2013年12月12日,张成等农民工到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安宁渠镇司法所求助,他们跟包工头贺某修建多处民房,由于都没有完工,无法与房东结算,一直没拿到工钱。

    安宁渠镇司法所所长杨海铭联系贺某,贺某称自己无钱给农民工付工钱。

    司法所与村委会连续两天到在建房的农户家中做工作,三户房东在房屋未完工的情况下答应给付农民工工程总造价70%的款项,合计29万元,剩余工钱由贺某承担,但贺某称自己没钱给付农民工,农民工情绪激动。

    经过3天加班加点工作,在杨海铭的劝说下,12月20日21时,贺某把自己的一辆车卖掉,凑足了农民工的44万元工钱,由司法所、信访办、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监督,当场给21名农民工发放了拖欠半年多的工钱。

    据悉,2013年,杨海铭和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农民工追薪达500余万元。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甘肃陇南宕昌县城关司法所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青海省司法厅举办玉树市司法所长培训班全面助力恢复重建基层基础工作
·河北:全省司法所在平安法治建设中作用凸现
·虎久桐 “明星”司法所长的调解经
·河南襄城县司法局四强化做好规范司法所建设
·青海西宁城北大堡子司法所首期法律讲堂开课

·青海西宁城北大堡子司法所首期法律讲堂开课
·记秦安县兴国镇司法所司法助理员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