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纪委、检察院与南京大学联合进行一项课题研究,希望能用量化测试手段探寻腐败心理轨迹,预防职务犯罪。上述举措公开之后,有舆论对这项研究的实际作用产生了质疑,参与其中的学者近日对此进行了回应。
从参与者所描述的研究内容能看出,这其实是一项十分严肃且务实的研究。近年来,陆续进入公众视野的反腐创新举措为数不少,某些人总是习惯性地“喷”上两句,动辄扣上“作秀”的帽子,这对反腐工作的推进实在弊大于利。
对反腐创新应该多些鼓励和掌声,这是因为腐败现象在不断变化发展,诸如裸官、群蛀、蚁贪等较新的腐败现象,都对反腐工作提出新要求,需要不断创新并寻求更为有效的应对之策。
任何一个领域的创新,都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应该容许试错和调整。对于反腐创新的质疑者们而言,要学会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须知,过于片面地质疑难免“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铁腕整治“会所歪风”表明反腐步入深水区
·铁腕整治“会所歪风”表明反腐步入深水区
·广州日报:不必过度解读“外汇新规”的反腐意义
·光明日报:如何把反腐规划这部“经”念好
·每日电讯:把官员瞒报个人事项当做反腐线索
·2013年反腐典型案件
·2013年反腐典型案件
·反腐只有进行时
·2013司法印记:司法反腐 重拳出击显法治力量
·反腐专家解读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五年工作规划
·2013司法印记:司法反腐 重拳出击显法治力量
·反腐倡廉建设再寻“新抓手”—— 聚焦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