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镇系典型的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致当地矛盾纠纷激增,呈多元、复杂化发展。但尽管如此,近3年来,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各种矛盾纠纷267件,调处成功265件,调处成功率99%,防止民间纠纷转为刑事案件18件356人,多次被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2013年9月又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抓小防大” 建立纠纷预警机制
由于艳山红镇地处中心城区的城郊结合部,又是白云区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是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贵阳市新兴商贸区、连接市内外交通枢纽区、大型房地产开发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凸显了突出的社会矛盾。 面对处于矛盾凸显和刑事案件高发的现状,艳山红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深刻认识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全镇都将面临严重的维稳形势。
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艳山红镇调委会认真分析辖区内矛盾纠纷的特点,努力克服“重打击、轻调解”、“重事后、轻事前”的倾向,加强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要求每一位调解员都要树立纠纷调解优先意识,杜绝造成问题积压,矛盾激化。
“矛盾纠纷多,不怕!”就此,艳山红镇组建了各种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从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两方面推进,把人民调解领导小组向村(居)延伸,向企业和行业延伸。
在村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在企业和行业均由负责人负总责,在村民组由村民组长担任调解信息员,形成人民调解工作至上而下领导牵头,有专人抓,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调解队伍人员多元化,将人大代表,离退休干部,农村党员和农村能人吸纳到调解组织中来,聘请他们为义务人民调解员,协助调委会调解镇、村(居)、组、寨的人民调解工作。
通过完善的组织网络体系,按照“排查在先、预防在前、调解及时、防止激化”的机制,认真落实“周排查、月调度、季总结、及时回访”的原则,将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掌握,以便及时有效开展调解工作,抓小防大,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联调联动” 建立专业纠纷调解工作组
2012年,根据辖区内矛盾突出、纠纷多发、类型多样性等特点,为发挥全镇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艳山红镇成立了医患纠纷、劳动纠纷、矿群纠纷、物业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土地纠纷6个专业纠纷调解工作组,工作组组长由政府分管相关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并明确了各调解工作组的工作职责。
当发生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后,各工作组按照职责迅速开展调解工作,形成了“三调联动”、“大调解”的工作格局,从去年至今,艳山红镇“三调联动”调解各类疑难复杂矛盾纠纷26起,有效维护了该镇社会稳定。
为顺利推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铝工业园区、白云区新城建设项目、城中村改造、道路交通项目、市政建设等重点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工作保障。近3年来,艳山红镇30余个在建和已建的重大项目中纠纷多达上千余起,90%以上涉及群体利益的纠纷化解在了基层。艳山红镇人民调解委员充分发挥调解职能,为推进白云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