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更加平安的中国?群众参与是根本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民力始终是打造平安中国基本的依托。依靠人民群众惩治犯罪,这是打造平安中国的根本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是成就“大平安”格局的不二法门。全国公安机关围绕群众需求来确定目标,按照群众期待来谋划措施,做到哪种犯罪突出就重拳打击哪种犯罪,哪些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哪些问题,不断提高平安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开展夏秋社会治安整治的建议权、参与权、评判权交给群众。”2013年7月25日,在公安部指挥下,一场全国公安机关全力参与的夏秋社会治安整治 “战役”全面打响。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公安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把群众呼声作为“行动指南”。各地积极采取入户走访、发放问卷、警民恳谈、设立举报电话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一场旨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决整治安全隐患的夏秋社会治安整治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行动将群众的意见放在心中、抓在手上,对影响群众安全感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陕西“秦安”行动、安徽“雷霆”行动、湖北“飓风”行动……因地制宜、发动群众,不但让基层集中精力解决好当地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打击整治工作带来的安全和放心。
据统计,2013年1月至10月,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7%,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0.7%。全国持枪、爆炸犯罪案件在过去10多年连续大幅下降的基础上,2013年又分别下降44.9%、36.2%。令人欣慰的数据背后,还有老百姓的切身感受:“街面上警察身影多了,违法犯罪行为少了,出门在外更放心更舒心了!”
众志成城。平安之网,就是如此不断向前端延伸、向基层延伸,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
继承着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甚至唱起了主角。“志愿者服务队”、“社区青年汇”、“社区邻里协调会”……在全国各地,一个个奔波在社区中的红袖章,一支支协助公安机关的群众力量,活跃在老百姓的家长里短中,绘就了平安建设中的和谐画卷。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以民为本的平安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人人共享的平安建设成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平安中国建设,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是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