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口供’往往被误解为没有口供。其实,所谓零口供,不是没有口供,而是没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供述其实施或参与实施犯罪行为的口供。”据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检察长翟建明介绍,2012年以来,该院已办理4起职务犯罪“零口供”案件。
扎实证据链条 突破“零口供”
2013年4月,该院对某央企江苏公司技术部总工王明贪污受贿一案进行立案侦查。年过五旬的王明,下过乡,留过洋,法国硕士毕业,技术一流,从事精密工作30余年,态度非常傲慢,对所涉案情缄口不言,审讯异常艰难,而其妻是从事刑侦工作十多年的老公安,也没有半点突破口。鉴于王明央企高管的特殊身份,案件立案后,在其所在的系统引起了强烈震动,央企总部也高度关注。
“办案子肯定有压力,但是王明的案子用‘压力山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他认为自己做的很隐秘,我们无法掌握证据,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就时间长记不清。”翟建明介绍说,“好在我们基础工作做的扎实,凭借强有力的证据链条,以‘零口供’查实了王明贪污受贿7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2013年11月,王明因犯贪污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
给办案装上“科技的翅膀”
为了破解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遇到“零口供”这一难题,2012年以来,翟建明要求检察干警转变执法理念和侦查方式,建立信息引导侦查机制,确定初查中证据收集标准,全面加强线索初查力度,通过细致深入的初查和全面详细的信息搜集分析比对工作,为首次接触嫌疑人开展突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该院建立了完善的线索评估和动态管理机制,并出台了《职务犯罪线索管理、评估规定》。根据线索价值高低,将线索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甲”级为可查性最强的线索,需制定周密的初查方案立即进行初查,“乙丙丁”三级视线索成熟度进一步搜集情报后有计划展开初查。
为提高线索成案率,该院还创设基础性初查、延伸性初查、突破性初查“三段式”初查模式。基础性初查全面搜集可能与涉案的人、事有关的基础信息,延伸性初查阶段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全面对比、筛选和研究,形成完整的线索评估报告。突破阶段,认真分析本案的突破口,并对涉案人可能对抗审讯的情况进行预估,审讯工作对症下药,一举突破。
除了在转变侦查方式,创新信息引导侦查机制上下功夫外,浦口检察院转变执法理念,不再将口供视为证据之王,而是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建立在“零”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手段投入,给办案装上了“科技的翅膀”。
将“零口供”办成铁案
“王明案就是高科技破案手段的一次综合运用,除了传统的证人证言、书证、全程录音录像外,还运用了大量的电子证据、笔迹鉴定、电子监控、证据重现等手段。”翟建明介绍说。
据介绍,在审讯王明陷入僵持之际,通过科技手段,一条4.8万元茶叶款的消息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根据电子证据的锁定,检察官询问了相关人员,并全面调取有关的财务账目及银行记录,一举查获王明多次采取“以收茶叶款为名受贿2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
随后,又从一笔王明女儿旅游费中顺藤摸瓜,发现王明利用私设在某私营酒店的“小金库”,私自侵吞相关业务单位给予的回扣三十多万元的犯罪事实。而在对与王明的公司有业务往来的这些单位进行调查过程中,又挖出了一笔王明利用某业务单位的账户,贪污公款十几万元的新事实。经过大量的外围取证和21场艰苦的审讯,王明虽仍拒不认罪,但刚开始的趾高气扬已荡然无存。
“只要我们不断坚持转变观念,探索办案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强检,手中就能源源不断地掌握充足的‘炮弹’,形成严密的证据链条,即使以后碰到再多的‘零口供’,也照样可以在文明规范前提下办成铁案。”翟建明坚定地说。
(除检察官外,文中人物均系化名)(特约记者 崔 洁 肖水金 通讯员 徐晓红 牛向峰)
·南京浦口:创新初查模式查办大要案17件28人
·南京浦口检察转变侦查模式打牢证据链
·[视频]南京浦口公安分局集中发还被盗车辆
·南京浦口率先规范七领域权力运行
·南京浦口法院:未成年人犯罪结伙作案特点显著
·江苏南京浦口:对接新一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