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始,人民网发起了“2013百姓口碑·警察故事”专题报道,一批受到网友点“赞”、媒体聚焦的优秀民警又一次在百姓面前精彩亮相。
今天,我们在回望英雄感人瞬间的同时,努力去探寻——是什么支撑他们坚定履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时刻与人民群众在一起
“举瓶哥”张立卫,为挽救翻车司机,在冰雨冷水中猫着腰,左手托着氧气瓶,右手拄着树枝,坚持到吊车赶到现场;
“拼命哥”王明竹,10年来用脚板丈量中山大道,始终战斗在反扒第一线,并创建了中山大道首支志愿者反扒队,合计擒贼2000余人……
见危必救、有困必济,正是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也完美地回答了“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
2013年,伴随全国公安机关大讨论活动的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深入公安民警内心与灵魂深处。
为何从警?莫忘初衷!
“我只是在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希望能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挽回损失,增强市民群众的安全感。”“赤脚哥”苏洁静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全力追赶前方实施抢夺的犯罪嫌疑人,鞋带开了,他甩掉鞋子继续狂奔猛追。
如何做警?信念不倒!
“只有工作才能让我感到自己的存在,我要重返刑事技术岗位,继续自己热爱的公安事业,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3年前的意外成就了“警界保尔”陈冰,他用左手将3年来的2500份旧案卷宗整理归档,对每个卷宗做到“一口清、一查准”。
为谁用警?一心为民!
孙益海用16年的坚守,默默给出了他的答案。他拖着假肢走村入户,累计走了1800多公里,为1.2万人上门办理身份证,化解280多起矛盾纠纷,坚守在人民身边,成为百姓贴心的“独腿民警”。
榜样为公安队伍增辉添色
英雄已逝,精神仍在!
他跳进深水中抢救跳河者、冲进火海勇救被困群众,也曾为制止犯罪嫌疑人持刀伤人而挺身夺刀——而立之年,“夺刀哥”田伟甫走了;
青春的汗水与烈火交融,把有限的生命献给了他们为之奋斗的崇高事业——“烈火双雄”刘洪坤、刘洪魁走了;
总把安全留给队友,把危险留给自己,为了保护他人,他身中7刀仍不放手——“真英雄”杨明洪走了……
一个强大的队伍,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他们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特有的人格魅力,为公安队伍增辉添色,成为公安队伍的标杆与旗帜。
她是当地第一位女禁毒大队长,时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与战友先后破获毒品案件100余起,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800余名,被群众誉为“缉毒战士”的杜萍,将生命定格在了38岁的年轮上;
靠近到1米距离时,他一把揽住轻生女青年,倒地时将自己的身体当“肉垫”,女青年获救了,他右腿多处粉碎性骨折。“肉垫所长”宗德宇感动了无数人。
公安队伍的形象,在他们忘我的那一刻,在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那一瞬,越发隽永、丰满。
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一腔热血铸警魂,万般柔肠系百姓。在他们身上,鲜明地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他们的故事中,鲜明地体现着人民警察满怀爱民之心、恪尽爱民之责的奉献精神。
百姓心中的“括侬”(黎族话,亲民爱民之意思)吴春忠,31年的警察生涯,几乎全在深山老林里摸爬滚打,曾经棍棒横行的 “土匪乡”,成了安居乐业的“平安镇”。无论身在何处,他永远是群众家里最受欢迎的那个人。
网友问“反扒神探”张惠领为何对抓贼那么执著,他说:“我最看不了群众被偷后的眼泪。这辈子我就干定反扒了,为的就是让群众不哭。”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还有更多的英雄事迹在广为传诵,还有更多的平凡故事在民间流传。
平凡而伟大的公安民警们,用自己的执著和坚守,赢得了群众的赞许和百姓的口碑! (记者 石杨)
·“最美人民警察”的愧疚
·青海省1300名民警参加首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试
·人民警察面对群众危难敢作勇为
·郭声琨:努力创作精品讴歌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
·郭声琨:努力创作精品讴歌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
·记湖北省优秀人民警察董本恩
·记湖北省优秀人民警察董本恩
·公安部研讨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修订工作
·公安部研讨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修订工作
·追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尤建华
·2013年天津市招录培养公安基层人民警察公告
·郭声琨:大力弘扬新时期人民警察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