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辛克伟,现任青岛市公安局四方分局刑侦大队十中队指导员,1992年参加公安工作,2010年从事刑侦追逃工作。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曾荣获“全省追逃能手”荣誉称号。3年来,辛克伟共抓获各类在逃人员160余名,挽回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
从零开始苦练实战技能
20余年的公安工作和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经历,铸就了辛克伟坚毅执着、永不言败的性格。2010年从事刑侦追逃工作后,辛克伟感到,在派出所工作期间虽然积累了一些业务知识和技能,但在追逃工作岗位上自己还是一名“新兵”,必须从“零”开始。
信息比对、研判分析是刑侦追逃工作的基础,辛克伟每天通过电脑对网上追逃信息进行查询、比对和研判,每天光点击鼠标平均就达数千次,在电脑前研判分析比对结果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甚至经常工作到下半夜。
为了方便了解在逃人员情况,辛克伟把部、省、市三级追逃网页和信息比对相关网页在电脑上做了链接,并根据地域、在逃时间、案情等建立了在逃人员档案,归纳掌握在逃人员潜逃的心理和路线轨迹规律,以达到对每名在逃人员情况都谙熟于心。
他还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收集市内用工人员、工商注册、房地产、劳务市场、移动电话等各类社会信息,并主动向专业人士请教,利用休息时间建立了3个信息比对数据库。目前,他自行收集的相关信息多达7万余条,创立了筛选加工、分类建库、查询比对、维护更新的工作方法,不仅提高了信息利用率,更为追逃实战提供了强力的信息支撑。
一周内抓获7名在逃人员
在逃人员反打击能力强、社会危害大,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天不归案,随时都可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全稳定带来威胁。善于琢磨、胆大心细的他总结出了一条网络追逃工作规律,就是仔细研判、耐心经营、快速出击、果断收网。
辛克伟运用“快攻”战术追逃的案例不胜枚举,曾取得过一周内连续抓获7名在逃人员的骄人战绩。他说:“追逃工作的责任和特点,容不得我们按部就班,必须主动出击、快追猛打。”2012年12月,一名在逃的制假犯罪嫌疑人宋某被辛克伟纳入了抓捕的视线。辛克伟了解到宋某在青岛有3处房产。2013年3月17日正值周末,辛克伟接到消息称宋某在某小区购买的车位上停放着一辆车,“很可能是宋某回来了!”辛克伟迅速赶往该小区,与赶来的同事一起在宋某家中将其抓获,从接到信息到赶赴抓捕,前后仅用了10多分钟时间。
自2012年开展重点在逃人员缉捕行动以来,辛克伟足迹遍布济南、烟台、东营、滨州、临沂、威海等地市,行程近3万多公里,先后抓获各类网上在逃人员40余名,创造了个人抓获在逃人员全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每年累计加班千余小时
为在第一时间获取有价值的在逃人员信息,辛克伟始终坚持每天早晨7点半到单位开始筛选、研判、分析在逃人员信息,每天晚下班一小时进行整理总结。平时只要有任务,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节假日,辛克伟总是闻警而动。他每年累计加班的时间长达1000多个小时。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辛克伟的身体也亮起“红灯”。在2011年执行抓捕命案在逃人员申某任务时,辛克伟犯了急性肠胃炎、淋巴炎,高烧、呕吐、腹泻不止,大腿根部的淋巴结肿得老高,已经影响了走路。医生建议他多休息,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只是简单吃点药,仍继续冲在追逃第一线,带领小组成员逐村逐户细致摸排在逃人员的蛛丝马迹,逐人逐条彻夜研判在逃人员的手机话单,经常整夜工作不合眼。
辛克伟一个星期高烧不退,同事们强行把他送到当地医院治疗,但他仍不忘记把案卷带在身边,边打吊瓶边研究指挥摸排抓捕工作。一个多月的连轴转,辛克伟瘦了10多斤,但他却对同事们说:“我比你们大,又是党员,冲在前面是应该的。”(王进 董冬)
·山西忻州设专项基金表彰破案追逃民警
·江苏组织开展"境外追逃行动" 4个月追回37名
·江苏组织开展“境外追逃行动”
·徐明波:旅馆业治安管理前沿的追逃能手
·历时13年 北京检察机关跨时最长追逃案告破
·北京检察机关跨时最长追逃案告破
·北京检察机关跨时最长追逃案告破
·[视频]公安部开展“境外追逃”集中行动
·[视频]公安部开展“境外追逃”集中行动
·公安部“境外追逃”重拳出击 抓获10名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
·山东肥城构建立体追逃网络
·陈森:追逃高手的“独门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