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福清市公安局把抓好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建立专职社工队伍,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等方法,不断提升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的实体化、规范化、实效化水平。目前,福清市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执行率达到82%,全部在册的吸毒人员均被依法纳入有效管控。
百万富翁感慨:以前要有这个工作站早就戒毒了
“快进来,快进来。”52岁的王某打开家门,热情地招呼着前来家访的福清市玉屏街道社区戒毒康复管理工作站专职社工陈立光和郑瑞云。这与他们第一次家访时有着天壤之别。
说起第一次家访,陈立光记忆犹新。那天他顶着烈日到王某家,在门口敲了10多分钟的门都敲不开。后来还是王某父亲颤巍巍地拄着拐杖出来开门,而王某却在二楼自己房间躺着,没搭理来家访的陈立光。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王某在福清是个很风光的人物。他经营海蜇皮生意,挣了两百多万元,而那时他才30岁。在一次应酬中,一个朋友拿了“白粉”让他试试,他感觉好玩就吸了。从那以后,王某就被毒魔缠上了,每天只想着吸白粉,无心经营海蜇皮生意,之前挣来的钱也挥霍殆尽。
从1993年开始吸毒到社区戒毒康复之前,王某近20年都在吸毒。2013年1月,王某强制戒毒期满后,福清市公安局责令社区对他进行为期3年的社区康复。
一开始,王某对禁毒专职社工非常抵触,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也不积极配合。陈立光和同事多次主动上门走访,从拉家常、谈琐事入手,慢慢聊到社区戒毒。看到王某的父母生活上有困难,专职社工便利用空闲时间帮忙照顾。慢慢地,王某消除了心理隔阂,与专职社工成了好朋友。
现在,距离王某参加社区康复已经快一年了,每次尿检他的结果都是阴性,说明他没有再吸过毒品。“以前要有这个工作站,我早就戒毒了。”王某对记者说。
轻信白粉能减肥,社区康复让她走上正常生活轨道
与王某相比,林某要幸运得多。2012年,21岁的她听朋友鼓吹说白粉能减肥,就鼓起勇气试了试。没想到第一次尝试毒品就被福清市公安局民警抓获。派出所责令林某到玉屏街道接受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但她一直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报到。
2013年8月,林某在网吧上网时被辖区民警发现,当晚20时,民警通知了玉屏工作站,禁毒专职社工郑瑞云骑着电动车赶去跟林某见面。一见面,郑瑞云就不断安慰林某,并且告诉她毒品的危害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意义,这让惊魂未定的林某安下心来。在郑瑞云的耐心劝说下,林某第二天就到玉屏街道签订了社区康复协议书。
然而,因为吸毒被抓的经历,觉得丢脸的母亲将林某赶出家门,不认她当女儿。林某的意志很消沉,常常和朋友流连于酒吧,有时喝醉了还给郑瑞云打电话哭诉。看到这种情况,郑瑞云心急如焚,她主动找到林某的母亲,耐心地做她的思想工作,告诉她如果家庭都不关爱林某,林某早晚还会走上吸毒的道路。经过一番交谈,林某的母亲当即打电话让林某回家。此后,郑瑞云经常给林某母女打电话,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为了让林某有份稳定的工作,郑瑞云还帮林某在海产品市场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禁毒专职社工:用爱心和责任心挽救社区戒毒人员
2012年8月,37岁的陈立光成为福清市公安局第一批招录的禁毒专职社工。正式录取以后,经过岗前培训,他和另外6名同事被分到玉屏街道工作站。
“我们7名禁毒专职社工的主要职责是督促50余名戒毒康复人员每月尿检,通过家访、谈话等方法了解他们的情绪和生活状况。”陈立光说。
陈立光介绍,刚开始很多吸毒人员对社工都有抵触情绪,经常找各种理由拒绝尿检、家访。“要做好这份工作一定要从内心接纳吸毒人员,把他们当朋友,还要想办法获得他们家属的支持。”
虽然协议有约,戒毒康复人员连续3次不按规定时间来做尿检,将执行强制戒毒,但是陈立光和同事都不轻易动用这个条款。强制戒毒就意味着吸毒人员又得暂时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工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如果有不来尿检的戒毒康复人员,社工总是要想尽办法跟他们沟通,说服他们前来尿检。
专职社工每月工资只有1500元,要做好这份工作全凭个人的爱心和责任心。他们来这里工作无关工资,而是真心希望吸毒人员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记者 郑 明 通讯员 赵 莹 林珏军)
·福建福清检察院:刑事救助暖了"无助者"的心
·福建福清治安大队提升打击效能和服务质量
·福建福清:三大“首创” 促进律师事业发展
·福建福清刑侦抓住重点连破民生小案
·福建福清:打造侨乡特色公证品牌
·福建福清:民警现场清点非法枪支和管制刀具
·福建福清:民警现场清点非法枪支和管制刀具
·“路人遭割肉”“艾滋血抹凶器”等网络传闻不实 福建福清持刀伤人系列案告破
·福建福清:“六联”警务平台打造平安社区
·福建福清“四个结合”深化打假攻坚
·福建福清民警帮务工人员讨回欠薪
·福建福清边防查获50吨走私成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