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在南京市中山陵景区一处小院内,经过为期数月的紧张策划、筹备,江苏省南京市首家基层公安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挂牌。
中心负责人、南京市玄武区副区长、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局长胡士宁表示,玄武公安分局成立文化艺术中心的初衷是给民警一个精神园地,让民警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有个去处,“提升文化艺术修养,让社会各界了解,警察除了‘剑胆’,还有一颗‘琴心’。”
群星荟萃:“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走进玄武警方中山陵警组办公区,沿着陈旧的楼梯从一楼踱上二楼,楼道口、房间里挂满了字画,颇有移步换景之感,空间逼仄,但生机盎然,斗室里还有艺术家在挥毫泼墨。这里就是玄武警方创立的文化艺术中心所在。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艺术中心的“硬件”略显简陋,负责日常运营的也只有一名民警;“软件”却不简单,顾问由当代著名老诗人、作家、书法家丁芒担任,著名作家海笑(原名杨中)、原江苏省文联副主席高以俭等20余名知名书画家、作家、收藏界文化人士担任艺术指导,另外还有一支15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而负责这个文化艺术中心日常运营的民警周德麟也是颇有名气的收藏名家——南京市雨花石收藏协会副会长。
小小的文化艺术中心可谓群英荟萃。挂牌容易,如果没有专业人才,文化艺术中心就只是个空壳子。筹备之初,玄武警方就抱定一个宗旨,援引外力,博采“众”长,突破基层公安文化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
玄武警方领导带头拜访辖区社会文化团体,广泛征集意见并整合资源,最终与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锁金中国水墨研究会、全国火花收藏家协会达成协议,以共用场地、共享资源、共同策展等形式合作,从而奠定了这个文化艺术中心稳步发展的基础。
运转:“草台班子也要有自己的格调”
自挂牌成立以来,文化艺术中心像模像样的活动已经举办了多场。挂牌初期的警民书画、收藏品展览,一个月后上海画坛实力派滕氏六杰书画巡回展的成功举办,已有数百名书画界人士齐聚文化艺术中心。同年12月21日,中心迎来第三次大型活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集邮、收藏品展。
民警们纷纷“献宝”,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书画、收藏品。“这是纯粹警察自己的展览,所有作品与收藏品均来自省厅、市局以及兄弟分局。”文化艺术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玄武警方致力于文化育警和平安建设紧密结合,不再关起门来孤芳自赏,而要拓宽视野与各位贤士一起雅俗共赏。”
在玄武警方党委看来,“草台班子”也要有自己的格调。为吸引民警关注参与,文化艺术中心把每季度的活动项目在分局内网上提前公示,方便民警自行选择;各协会根据成员需求自主安排活动,以中午、双休等时间为主;分局对社团活动、人才培育、反响效果等纳入政工绩效进行考核,采用一事一奖、年终总评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民警的参与兴趣。
除此以外,中心每周都有一场讲座,由中心顾问讲解收藏知识、绘画书法技艺,并且有艺术家长期驻点接待并“授业解惑”,“只要有兴趣,可以随时过来。”
这里成了民警们的文化沙龙,文化名人们也成了民警们的艺术之友。
文化惠警:“警营文化不是展览”
说到文化艺术中心成立以来带来的新气象,最有感触的莫过于年轻民警了。
“每次过来心里就要受一次冲击。”玄武警方治安大队民警尹宝斌告诉记者,每每看到展柜里的一枚枚形色各异的雨花石,他就恨自己书读得少。
在文化艺术中心的影响和辐射下,玄武摄影协会、“紫金”足球俱乐部、书画爱好者协会、收藏之家、IT工坊、骑行一族等10个分支协会,开始面向全局征集会员。按照 “一所一社团、一队一特色”的发展目标,紧邻紫金山的板仓派出所负责登山兴趣组,网安大队负责IT工坊,藏友众多的国保大队负责收藏之家等。
通过分局与所队的两级联手联办,玄武警方警营文化活动呈现多点开花之势。先后有5名民警出版个人散文诗集、画册等11本,先后有10多幅摄影作品斩获国家级新闻摄影大奖,300余篇文学、书画、摄影作品被市局以上网站刊登录用,其中60多篇被报纸网络媒体发表。
文化艺术中心是工作之余让民警舒缓压力、净化心灵的一个场所,从诞生之初就把民警需求放在首位,“警营文化不是展览,而要解决民警的实际问题。”目前,中心已经在联络老师,计划2014年暑假为民警子女开设各种兴趣班,组建雕塑工作室,开办瓷器画培训,满足民警们的日益增长和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记者 许 政 通讯员 杨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