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原标题:探个亲,就那么难吗
■草野·宇下
我那年刚走出校门,凭着一腔热血,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也不听亲友的极力劝阻,悄悄地离开生我养我的江南水乡,坐上西行的列车,奔向遥远的新疆。
我到达新疆后,第一次给母亲打电话,母亲听到我的声音,情绪突然失控,当时大声哭泣起来,我被母亲的哭泣声触动,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流,电话的两头都不停地唏嘘,母亲自始至终没有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语……
工作一年转正后,按照规定可以享受探亲假。我拿着探亲报告,找单位领导批假。领导偏着头看着我,面无表情地说:“你工作才一年多,就想回家,知道我有多少年没有回老家看望父母了吗?年轻人呀,好好干,探亲的事以后再说吧。”
参加工作第三年的夏天,母亲的生日快到了。我想在生日之前赶到家,给母亲一个惊喜。兴致冲冲地来到领导办公室申请探亲假,领导略带生气的语调对我说:“现在单位这么忙,事情这么多,你好意思来请假?你走了,你的工作谁来干?你离不开呀!”
到了第五个年头的春节前,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回家过年。为了争取到探亲假,我使出浑身解数,死缠烂打。说好话,乞求领导开恩;博可怜,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套感情,提上礼品登门拜访。也许是领导看出了我强烈的探亲诉求,也许是领导良心上过意不去,终于在春节前一周,领导在我的探亲报告上写下了“同意”二字。
我的工作地距离乌鲁木齐还有一千多公里,坐车回家要经过好几次中转,正常情况下途中需要六天才能到家。由于急匆匆启程,我没有预订车票,看到乌鲁木齐火车站排队买票的长龙,顿时傻眼了:老家方向春节前的火车票都已售完。如果按正常途径买票上车,那么要大年初一以后才能上车。我由不得多想,看准离家最近的火车车次,买张站台票(上车后再补票)踏上了回家之路。车厢过道上挤满了无座的旅客,车厢门口、洗漱处堆放着行李,站满了人。一路上只能站着,挪动一下脚都很难,要是能蹲几分钟那是很欣慰的了。就这样上车下车,一直站到家里,脚背和小腿肿胀的像发面馒头一样,鞋子被挤得变形了。母亲看到我,既高兴,又心疼,连忙烧热水给我泡脚,给我按摩。
后来我又申请过探亲假,没有一次如我所愿。不是被领导“堂而皇之”的各种理由打发我,就是在领导那儿挨一番数落,甚至遭一顿臭骂。
探亲,多么温情的字眼;探亲假,充满人性的假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探亲假着实让人伤心、布满苦涩的泪水。
2014年春节一步步地靠近,母亲每次打电话第一句话总是要我回家过年,言语中带着忧伤、带着期盼。母亲说自己年事已高,能够在过年时团聚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并无意中提到村里跟母亲年龄不相上下的谁谁谁又离开了人世。每次听着母亲的诉说,我的心里一阵阵的撕扯,酸楚袭上心头,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