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一]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
2013年,襄阳市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摆在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的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源头化解、联动化解、专业化解、网上化解机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全年,“社会矛盾大调解信息系统”网上化解率达97.78%。
2012年,该市还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依托,以网格员、治安中心户长和群众为主体,定期排查解决小纠纷、小隐患、小案件、小问题、小需求等“五小”问题,提高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化解能力。到年底,“平安五小工程”建设已在全市全面展开,共排查化解“五小”问题17805件,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全面推行以群众说事、巡访问事、为民办事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工作“三事工作法”,建立市级干部每季、县级干部每月、乡镇(街道)干部每周一次巡访问事制度,全年巡访群众97.6万余人次,化解矛盾16058件。
[亮点二]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2013年,市区建立了8个移动警务平台,各县、市共建立街面警务工作站69个,提高了见警率,增强了街面防控能力。2013年,市区街面发生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74%。
创新街道巡防机制,成立区巡防大队4个和街道巡防中队12个;创新社区巡防机制,实行社区民警、社区干部、社区巡逻队、社区网格员、社区信息员联动巡防机制;创新单位(学校)巡防机制,全市共落实门卫保安3115名,建立内部巡逻队1248个3416人。
同时,加大农村巡防力度,建立乡镇(街道)专业治安巡逻队110个1149人、村组季节巡逻队3167个17523人,发展治安中心户43600余户。全面推广农村“警铃入户”和“十户电话报警”系统建设,已建报警系统46311套,覆盖农户403241户,覆盖面达到76%。
[亮点三]城乡社区服务管理体系
2013年,该市进一步完善“一站四化”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一站式”。全市社区规范建立公共服务站,统一设置6个综合性服务窗口,落实6大类80项服务事项,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居民走进一个门、办完能办的事。
实现社区服务网格化,共划分社区网格2236个,招聘网格员2236名,实现“一格一员”。
实现社区服务信息化。开通“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运行襄阳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运行社区公共服务网站群。
推进社区服务多元化、专业化。
同时,农村“三三联动”服务管理体系也得到深化。强化农村三级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村级便民服务站2194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80个、县级政务服务中心10个,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服务需求。
[亮点四]平安分类对标创建机制
出台《襄阳市平安创建分类指导标准及命名管理办法》,分类制定平安地区、平安单位、平安行业(场所)、平安“细胞”等四大类、16小类创建标准,明确命名管理办法。对照分类创建指导标准,市综治办会同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公安局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类出台行业平安创建方案,全面开展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景区、平安旅馆、平安网吧、平安市场、平安工地等创建活动,以行业平安创建实际成效促进全市平安稳定。
[亮点五]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
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机制。
健全城乡留守人员服务管理机制。
健全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机制。
实施社区戒毒康复“阳光工程”。
[亮点六]法治惠民
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强化学校法制教育,落实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818人,举办法制讲座3051场次,受教育学生30余万人次。办好法治惠民十件实事。(通讯员 周斌、郭正涛)
·湖北襄阳一民警21年坚守 把破案当事业
·湖北襄阳:换位体验增进理解促进工作
·湖北襄阳着力解决诉讼执行信访难
·湖北襄阳最大非法集资案开审
·湖北襄阳设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湖北襄阳开审特大非法集资案
·湖北襄阳开审特大非法集资案
·湖北襄阳:构建大调解工作 助推平安襄阳建设
·湖北襄阳市部署开展“平安五小工程”建设
·湖北襄阳“4·14”事故5官员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
·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湖北襄阳市大火案
·高检院挂牌督办湖北襄阳大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