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准入门槛较低,非法“小作坊”所占比例甚高,其工伤事故发生比例大大高于正规企业。2013年以来,广州增城市人民法院共受理工伤事故赔偿案件51件,其中涉及纺织行业15件,占比是29.42%。其中,进入执行程序13件,实际执行到位2件26万余元,实际到位率仅15.39%,纺织行业“小作坊”工伤赔偿案件执行难问题突出。因纺织行业从业人员多为社会弱势群体和农民工,其合法赔偿数额不能得到执行,家庭成活陷入困境,易酿成执行申请人非正常信访等维稳事件。
究其原因:一是该类小作坊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管。劳动保护条件和保护设施严重不足,经营者风险意识缺失,劳动者劳动技巧和安全意识淡薄,工伤事故多发。作坊主与劳动者从未签订劳动合同,从未给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二是作坊主经营未建立正规财务制度。小作坊经营混乱,没有建立正规的财物管理制度,资金往来大都是现金结算或个人账户转账。一旦有司法案件,便以他人名义进行生产,自己银行账户额额较少,执行过程难以实际执行到位。三是小作坊主生活困难无财产可供执行。小作坊主本身一般是外地务工人士,家庭财产本就不足,工伤事故后要积极垫付全部治疗费用,积蓄所剩无多。加上一家老小还要生存,确实无可供执行的财产。四是小作坊主“跑路”逃避执行。小作坊经营多是临时雇用劳动者,临时租赁场地,大都是游击似生产模式,生产一地换一个地方。一旦发生工伤事故,需要赔付较大数额的金钱时,收拾行李就跑路,执行时找不到人。五是劳动者诉讼风险意识低。劳动者多是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法律素养和风险意识缺失,不懂得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益,较少利用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等法律手段,造成进入执行程序的赔偿费用庞大而难以兑现。
办案法官为此建议: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提高产业附加值和产品科技含量,注重发挥资本、科技、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改良和淘汰劳动密集产业。二是加强执法联动,严厉打击非法小作坊经营。工商、税务、安监、劳动等行政部门要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开展打击非法小作坊的专项行动,对未合法登记的无牌无证经营作坊坚决予以取缔。三是严格执法责任,深挖非法经营背后保护伞。基层政府应秉持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在打击散小乱小作坊行动山发挥主体作用。层层责任到人,严格执法人员玩忽职守、通风报信的责任,杜绝“养鱼执法”,对充当非法经营背后保护伞的组织和个人予以严厉制裁。四是增强风险意识,有效分散工伤事故赔偿风险。探索建立厂房出租人对承租人缺乏监管使其“跑路”的工伤赔偿连带责任制度,扩大赔偿基数范围。创立“厂房租赁强制责任基金”,强制企业主缴纳,对老板跑路所欠的工人工资和工伤赔偿可予以救助。五是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提高劳动者法制意识。司法行政机关、政府法制部门联合司法机关定期组织法律讲堂,开展“法律教育进工厂”活动,重点就工伤事故保险法律法规开展讲授。充分考虑劳动者的阅读习惯,利用手机短信、传单等大众化传媒告诫劳动者应采取诉前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等方式维护合法权益。六是拓宽救助主体范围,保障困难群众生活。重视司法救助作用,简化审批环节和手续,加快拨付时间,逐步提高单次救助上限。拓宽救助主体范围,有效沟通地方商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参与救助,多方筹集救助资金。(刘伟宗、刘 川、董斯颍、陈毅恩)
·广州夏秋破案新攻势破刑案8600多起
·广州天河政法委官方微博入选全国“十大”
·广州:“三三”工作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视频]广州越秀区“地毯式”查消防
·广州房屋交易监管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广州法院少年审判工作纪实
·广州法院少年审判工作纪实
·广州110设24小时打防诈骗专线
·广州警方举行教育实践活动窗口单位交流座谈
·广州警方捣毁一特大销售假冒名牌手表窝点
·广州警方举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窗口单位机关作风交流座谈活动
·广州一医院被聚众打砸警方已控制12名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