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何海波10多年前在法学院读书的时候,就曾经设想最高人民法院应该建立一个网站对外发布裁判文书。如今,他的这个设想已逐渐变为现实。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一批生效裁判文书首次在其政务网站——中国裁判文书网予以公布。在这个网站上公众将可查询中国3000多个法院的裁判文书。
长期以来,法院裁判文书缺乏互联网站这种便捷的公开渠道,法官也担心裁判文书公开后被“围观”而缺乏公开的动力与自信。社会舆论对司法公开乏力常有质疑,法官是否公正?案件是不是存在“暗箱”操作?
公生明,偏生暗。“裁判文书上网可以规范和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抵制各种不当的干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贺小荣说,一个案子怎么判决,当事人的诉求是什么、证据是什么、法官如何来认定等等都应当呈现出来。裁量权公开了,就可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使得不当干预没有插手的途径。
在要求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全面公布的同时,有4种不在互联网公布的情形: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以调解方式结案的;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对“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裁判文书的审定程序也进行了严格规定。
公正司法活动应当经得起“围观”。贺小荣坦承,中国裁判文书一年有1000多万份,如果说每一件文书都能成为“精品”,一时还很难实现。这就要求法院和法官不断提高职业水平。
对于司法公开的透明程度,应当由独立的第三方予以评价。12月9日,中国法院首部“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出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介绍,该报告是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对浙江省3级103个法院独立开展测评,历时5个月得出的分析报告。测评包括审务公开、立案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公开和保障机制等5个板块。
专家判断,司法公开离不开信息化科技保障,司法公开也将迎来大数据时代。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介绍,浙江高院已汇总758万个案件全部办案流程的23亿项信息点,85万件庭审录音录像资料和所有已归档案件的电子卷宗。
同时,浙江省法院在全面实现“归档报结”和诉讼档案电子化的基础上,查阅档案已实现从“翻箱倒柜”到“鼠标点点”,为当事人、律师阅卷提供便利。
“过去笼统、概括式的司法公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贺小荣认为,中国的司法公开正在进入数据化、精细化时代。
·山东全省法院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会议召开
·山西省法院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
·2014年河北省法院全面推行司法公开
·湖北:以信息化建设推进法院司法公开公正
·最高法副院长:司法公开 法院有底气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