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起,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司法解释正式施行,法院裁判文书将全面上网接受公众监督。这被舆论认为是司法公开的一大重要亮点,体现着中国推动司法公开的决心。
从薄熙来案庭审微博直播到奇虎腾讯纠纷案庭审的“全媒体”报道出炉;从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上线到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开通……今年以来中国司法公开全面提速,审判机关的司法活动在2013年公开力度空前之大,让社会公众和法学专家们感到欣喜:司法与人们的距离变得很近。
“正义应当实现,并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句古老的法谚说出了司法公开的要义。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说,司法的特点,是公正理性的审理,独立客观的裁判。从司法规律和国外的经验来看,公开透明是保证审判公正的重要保证,使司法机关更具公信力。
司法公开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
观察家分析,司法公开的全面提速将有效杜绝司法腐败,提升法官素质,推进各级法院转变审判理念和审判方式,对于加速中国司法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摒弃“司法神秘主义”,落实公众开放日、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等制度。中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很多场合都谈到司法公开。他说,法院要全面深化司法公开,努力实现阳光司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中国最高审判机关通过电视直播、广播连线、网络直播等“全媒体”形式直播了奇虎腾讯垄断纠纷上诉案的庭审过程。最高人民法院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中国地方法院也把司法公开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省市部分法院正在作为试点,进行司法公开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
比如,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江苏省法院系统中率先对公众关注、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进行网络庭审直播,每年直播数量在100档以上,在线观看网民超过10万人。北京法院官方微博“京法网事”对北京大兴摔童案庭审进行了现场播报,法庭辩论、举证质证等内容,都引起网友广泛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冀详德说:“司法公开可以尝试多种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进行公开,也可以建设案件信息的查询系统,还可以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向社会定期公开重要的司法信息等等。总之,阳光司法将进一步彰显公平正义。”
“法官要以案讲法、以案普法,把每一次庭审都变为普及法律的契机。”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认为,法院及时公开公众关心关注的案件,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全面了解案情、明晰是非曲直,认识司法、感受司法,法律也才能真正起到指引规范社会生活的作用。
“推进司法公开要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变内部公开为外部公开,变选择性公开为全面公开,变形式公开为实质公开。”在中国法院司法公开推进会上周强说。
·山东全省法院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会议召开
·山西省法院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
·2014年河北省法院全面推行司法公开
·湖北:以信息化建设推进法院司法公开公正
·最高法副院长:司法公开 法院有底气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