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河南十大政法新闻
1
全省政法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力推进司法改革
新闻描述:
全省政法机关把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制订计划、作出安排,系统学习,把握精神实质,特别是对全会提出的与政法工作有关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深刻领会、深入研究,在司法为民、司法公开、创新机制等方面强力推进司法改革。
入选理由: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部署和要求,是做好新时期政法工作的重要理论指导。只有立足政法工作实际,深刻领会精神,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政法工作,以促进全省政法工作上台阶。只有不断探索,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
2
全省政法机关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新变化
新闻描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以来,省委政法委和省直政法部门分别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会议精神,对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近50天时间里,一场自上而下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政法机关带来了新变化:工作作风变了,联系群众多了,政法部门的形象提高了……
入选理由:
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心得交流会、廉政警示教育现场会,开展干警大走访活动、征求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融洽了干群关系;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各种形式的“照镜子、正衣冠”,改正了问题,促进了工作……
3
河南政法系统创新普法宣传推进法治河南建设
新闻描述:
为切实推进我省法治进程,加快“法治河南”建设,2013年,省委政法委创新举措不断:成立河南政法工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18名全国知名法律专家学者为专家委员;与西南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借智借力促进政法工作;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在河南电视台开设大型演播室周播栏目《河南法治讲堂》,同时,邀请国内著名法学专家举办“法治河南讲座。9月份,全省三级法院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将编印的5万册漫画普法读本《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发给中小学生。12月初,省检察院、省教育厅会签《加强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安排部署中小学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入选理由:
省委政法委着力提高政法系统在新形势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政法干警的执法质量和执法能力水平。省委政法委的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政法各部门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普法宣传亮点纷呈。
4
省法院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
新闻描述:
我省法院在全国率先实施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领导干部失职问责制度,第一次对主审法官、法院领导提出了“谁用权,谁就要负责一辈子”,“办错案,首先追究法院院长责任”,凡是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冤假错案的,不论调整到哪个岗位,不论在岗还是离职,主审法官都要终身负责;凡是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错案的,都要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2013年8月,中央政法委出台首个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要求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要终身负责,并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
入选理由:
司法审判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基本权益,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不折不扣地执行每一项司法程序,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河南法院在出现赵作海案、天价过路费等错案后,沉痛反思,总结教训,开诚布公,变压力为动力,为防止错案再发生亡羊补牢。错案应当被记住,一系列预防机制的出台比错案本身更值得称道。尤其是,这些真诚而建设性的反思得到了中央的认可。
5
检察机关检务公开和依法公开职务犯罪等案件
新闻描述:
11月22日,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深化检务公开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决定从目前至2014年11月,在省检察院和郑州、许昌、南阳市检察院及其所属全部基层检察院率先开展深化检务公开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深化检务公开制度改革中,较大社会影响案件、职务犯罪案件都将依法公开。
入选理由:
这次改革试点从省检察院开始,突出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活动、办案流程、办理结果等群众关注度比较高的内容公开,公开形式则通过门户网站、检务公开大厅、信访接待大厅等向社会公开。
6
我省社区矫正工作在全省全面推开
新闻描述:
废止劳教制度,让社区矫正一词高调进入公众的视野。今年2月,由司法部承担起草的社区矫正法草案送审稿已提请国务院审议。10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五年立法规划里,社区矫正法赫然在列。2009年,河南省启动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在全省全面推开。河南法制报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了一年来我省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情况。
入选理由:
社区矫正人员属于特殊群体,如何让这些特殊群体迷途知返,重新融入社会,我省司法行政机关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使一批批浪子迷途知返,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
7
《河南省公安机关二十二条便民利民措施》顺民心得民意
新闻描述:
2013年11月7日,省公安厅对外发布《河南省公安机关二十二条便民利民措施》。这一被称为河南公安最实在的便民利民措施,涉及户政办理、出入境管理、车驾管业务、交警护学、消防审批、监所管理、公安信访等多个方面,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密切,一经推出备受欢迎。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平安中原”推出“微博服务日”与网民互动。河南法制报对二十二条进行了解读,广大网友纷纷跟帖留言盛赞22条,称其“内容具体不空洞,想民所想,为民办事”。
入选理由:
22条便民利民措施是我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民生,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服务效能的具体体现。
8
我省政法部门将服务民营企业发展落到实处
新闻描述:
11月25日,省委政法委和省工商联联合下发《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员会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关于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之后,省法院、省检察院也分别出台依法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为我省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
入选理由:
该《意见》及措施的出台,促进了全省政法系统进一步转变作风,发挥职能优势,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同时也使法律进一步走进了民营企业,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法律素养和员工的法律意识,真正做到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
9
省公安厅出台“十项措施”防止冤假错案
新闻描述:
2013年11月4日,省公安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刑事执法工作,切实防止发生冤假错案的十项措施》,并对社会公布。十项措施被媒体誉为“组合拳”,包括规范调查取证、完善法律审核、落实执法责任终身制等多个方面,其中严禁下达刑事拘留数、发案率、破案率、退查率等不合理考评指标,并在考评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所占权重,引发各界强烈反响。
入选理由: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刑事执法工作,切实防止发生冤假错案的十项措施》出台是我省公安机关自我加压、强化监督、规范执法的具体体现,也是我省法治进程日趋完善的标志事件之一。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在重磅报道的同时,称赞河南出台防止冤假错案十项措施是对刑事案件规律的重新自审、理性回归,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更多地方效仿。
10
我省政法机关英模辈出感天动地
新闻描述:
2013年4月26日下午,曾两度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年仅42岁的河南警察学院基础部副主任、副教授樊冠钰突发心脏病,把生命定格在了上班途中,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5月28日至5月31日,中央和省主流媒体的32名记者深入焦作市解放区焦南街道站东社区,对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张文远进行集中采访。12月份,见义勇为、救人不留名好法官张晓华又感动了网上网下,“人民满意十佳检察官”评选揭晓更是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我省政法战线英模辈出,树起了座座司法为民的丰碑。
入选理由:
在我省政法工作第一线,广大政法干警不计名利,为人民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默默地奉献着光和热。身残志坚的张文远是我省诸多调解员中的优秀代表,樊冠钰是优秀人民警察的代表,还有很多很多的英雄模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群众心中树起政法干警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