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2013年度法治评论大盘点

2013-12-31 09:09:3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司法改革:系统推进 积极稳妥

  起点

  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关注

  11月20日,本报评论《前所未有的司法改革历史机遇》指出:“我们应当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来理解本轮司法改革的重要意义,从建设法治中国的层面上来深化司法改革。”11月16日,本报评论《掀开司法改革的历史新篇章》从人财物统一管理、审判责任制、法官专业化、司法公开、涉诉信访改革等五个方面描绘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全新部署与安排。

  结果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人民法院积极稳妥推进司法改革。2013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各地法院司法改革稳步推进。

  点评

  司法应当依据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而不断完善。所以,司法改革并非一个“中国式”的问题,而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均需面对的长久议题。中国司法改革的复杂之处在于,中国正经历一段“浓缩的历史”,从社会到人心,都在数十年内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改革在这种变化面前,也就显得举步维艰。

  “推进司法改革”作为一项政治目标被提出,始自1997年十五大。过去十五年的司法改革,基本上是执政党在外发动、由司法机关制定计划并具体实施的司法系统内部改革。这种改革的自发性、分散性、随意性较为明显,缺少必要的价值目标指引和整体规划设计,从而严重影响司法改革的效果。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司法改革的重要推进,在于首次尝试将司法系统与其他机关的关系作出调整。这种改革将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入,因而也更加复杂和艰难,需要坚决也需要耐心。(骆惠华)

  打击网谣:谣言肆虐 刑罚亮剑

  起点

  从“谣翻中国”的“秦火火”到借维权敛财的周禄宝,以及泄私愤造谣的傅学胜等,一段时间以来,利用互联网实施的“造谣”、“传谣”行为屡屡发生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8月20日,“秦火火”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随后,在网上一手制造中石化“非洲牛郎门”等谣言的傅学胜被上海警方刑事拘留,各地打击网络谣言的行动纷纷见诸媒体。

  关注

  本报先后刊发了《法治社会岂容“皇威”恣肆》、《“七条底线”与大V责任》、《网民意见与网络谣言》、《谣言“制”于智者》等评论文章,分析了当前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形态、危害以及铲除对策。

  结果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共10条,具体规范司法机关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刑事案件时的法律适用问题。

  点评

  如今,网络谣言无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谣言跑在真相前,不仅严重侵害了公民切身利益,引发公众恐慌,更直接危害了社会稳定。“两高”发布的司法解释,通过对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进一步类型化与具体化,为人们同网络犯罪活动做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行为底气,有利于震慑和惩治网络谣言等相关网络犯罪行为,也体现了用法治思维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理念。当然,还应当看到,谣言止于智者,抵制网络谣言需要全民行动,不信谣、不传谣。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里,如果每个网民保持清醒头脑,提高对谣言的免疫力和甄别力,那么谣言必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谣言肆虐日,刑罚亮剑时。从打击开始,还网络以清澈澄明、风清气朗。(林 淼)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