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6:剑指危害民生犯罪
【回眸】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今年6月19日起实施。司法解释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犯罪的入罪门槛,严密环境保护刑事法网,对于强化环境保护,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年初,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深入排查污染环境犯罪线索,组织力量强化专案侦查,加强与环保行政执法部门协作配合,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活动。公安部直接挂牌督办了辽宁辽阳"幸福河"污染案、山东桓台某公司非法处置工业渣土污染案等一批重大案件。
据不完全统计,司法解释出台以来,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了近300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超过近5年的总和;公安机关已立案侦办247起此类案件,相当于过去10年立案总量,已移送检察机关起诉145起。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假售假等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假行动",严厉打击危害民生的假食品、假农资、假日化、假机电等制售伪劣商品犯罪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查获了一大批制假售假犯罪案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年开展了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专项工作。重点查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较多、案件多发易发、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农"、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管等领域渎职侵权犯罪。
关键词7:信息化群众少跑腿
【回眸】今年12月3日,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线运行,这标志着四级检察院执法办案平台正式贯通。该系统进一步规范了办案程序,实现案件从受理到办结全程网上运行,案件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
全国政法机关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要战斗力,把"深度建设"与"深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政法工作信息化建设,努力以信息化引领政法工作现代化。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在全国经侦部门建立信息化导侦机制,走出了一条以信息化为引领、以信息导侦为核心、以集群战役为主战模式的经侦工作发展新路子,今年以来发起了一场场打击经济犯罪的集群战,打掉了一大批制售假发票、非法传销等大要案件。
山东省寿光市检察院构建"全数字化"检察室,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视频讯问已经不再是新鲜事。而派驻检察室"业务衔接数字化、诉求处理数字化、法律监督数字化、管理督察数字化、群众评检数字化"运行机制,实现了检察室与院业务部门、基层执法司法部门资源共享和良性互动,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政法机关执法办案,也有效提升了政法机关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如今,政法机关普遍打造的网上便民服务平台、网上办证办户口、网上直播庭审和网上法律咨询服务等,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尽享优质高效的服务。
北京、上海、重庆、新疆等地法院,借助信息化实现了诉讼文书短信送达、电子邮件送达,进一步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
关键词8:法律服务困难群众
【回眸】针对我国尚有一些县没有律师的现状,司法部制定下发意见,提出了具体措施。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积极会同各地司法厅(局)、律师协会,加快解决少数地方没有律师和欠发达地区律师资源不足的问题。截至目前,已有96个县解决了无律师问题,占全国无律师县总数的55%。
司法行政系统把服务民生作为重点,积极推动面向困难和特殊群体的公益法律服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同心•律师服务团"活动、"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近4年来,千余名律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投身于法律援助"1+1"行动,志愿行动实施地规模已达123个县。
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围绕促进解决涉及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积极组织办理劳动争议、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医疗等领域涉及法律援助的案件,重点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2013年,全国共组织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近50万件,同比增长22.5%。
为了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全国已有18个省(区、市)对经济困难标准进行了调整,24个省(区、市)调整了补充事项范围,许多与农民工民生密切相关的权益保护事项纳入了法律援助范围,法律援助惠及了更多困难群众。
关键词9:政法微博粉丝4.49亿
【回眸】今年8月22日至26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济南中院通过官方微博对庭审情况进行了实时播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专家表示,对薄熙来案进行微博直播,具有标志性意义。这种信息公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
2013年政法微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12月20日,全国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四类政法机关和公职人员,在各大微博平台开通的官方微博总计3.75万个。其中,政法机构微博共计30154个,政法机关公职人员微博共计7346个,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共发布微博1.02亿条,拥有粉丝4.49亿个,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显著增长。
"微直播"、"微回应"、"微答复"、"微访谈"、"微视频"等"微力量"逐渐被运用在政法微博中,政法干警日常工作中的"点滴感动"和"美丽网事"都会被发现和放大。政法微博已成为新形势下政法机关回应群众呼声、落实司法公开、展示队伍形象、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的重要舆论阵地。
借助政法微博,政法机关与时俱进地更新理念,提升了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搭建起人民群众和政府沟通的平台,构筑了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的展示空间,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政法舆论的正能量。
关键词10:最美干警层出不穷
【回眸】李长顺是黑龙江省东宁县司法局局长,2006年6月被诊断出膀胱癌。他一边与疾病斗争,一边忘我工作,抓班子、带队伍、打基础、促工作,5年组织指导全县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4389件,预防"民转刑"案件23起、群体性上访76起、群体械斗28起。他获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2013年1月,司法部授予他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称号。
像李长顺一样爱岗敬业、淡薄名利、乐于奉献的政法干警还有许许多多。
"最美法官"郭兴利、"最美检察官"林志梅、"最美警察"吴春忠、"最美司法所长"傅德纯、"最美律师"马兰......被群众认可的"最美政法干警"层出不穷,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政法干警"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光辉形象。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政法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对政法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
今年以来,全国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水平为重点,以提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坚持依法治警、科学用警,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全面加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和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打造了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高素质政法队伍。